台儿庄古城旅游扶贫模式创新推广:商户优先聘用脱贫户,年提供岗位2000个

近年来,我国各地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模式,助力脱贫攻坚。台儿庄古城作为山东省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创新性地推出了旅游扶贫模式,通过商户优先聘用脱贫户,年提供岗位2000个,为当地贫困人口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有效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
台儿庄古城位于山东省枣庄市,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近年来,台儿庄古城通过整合资源、创新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然而,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如何帮助当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台儿庄古城创新性地推出了旅游扶贫模式,即商户优先聘用脱贫户。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古城内的商户在招聘员工时,优先考虑脱贫户,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据统计,台儿庄古城每年可为脱贫户提供约2000个岗位,有效解决了当地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
在实施旅游扶贫模式的过程中,台儿庄古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脱贫户能够充分享受到这一政策带来的实惠。首先,古城管理部门与商户签订协议,明确商户在招聘员工时必须优先聘用脱贫户。其次,古城管理部门对脱贫户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最后,古城管理部门定期对商户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脱贫户的权益得到保障。
旅游扶贫模式的实施,为台儿庄古城的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显著成效。一方面,脱贫户通过在古城内就业,实现了稳定增收,摆脱了贫困。另一方面,古城旅游产业的发展得到了有力推动,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具体来看,旅游扶贫模式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1. 提高了脱贫户的收入水平。通过在古城内就业,脱贫户的年收入平均提高了50%以上,有效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
2. 增加了就业机会。旅游扶贫模式为当地贫困人口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降低了失业率。
3. 促进了产业升级。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古城内的商户纷纷转型升级,提高了服务质量,提升了古城的整体竞争力。
4. 增强了社会凝聚力。旅游扶贫模式的实施,让脱贫户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总之,台儿庄古城旅游扶贫模式的成功推广,为我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各地应借鉴台儿庄古城的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旅游扶贫模式,助力脱贫攻坚,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 • 中日氢能合作论坛签约8项目,共建万吨级绿氢供应基地,共绘未来能源蓝图
- • 市中区关爱行动:2万名困难学生喜领“教育保障卡”,求学之路无忧
- • “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脱贫人口住院自付比例降至5%以下,助力全面小康
- • 枣庄职业院校创新举措:引入工业机器人实训系统,助力智能制造产业人才培养
- • 山亭区携手中科院打造“零碳示范镇”,荣获国家发改委专项资金支持
- • 全国首单“招商履约保险”在枣庄落地,企业投产风险政府兜底,创新举措助力产业发展
- • 山亭区“扶贫孝善基金”发放,温暖贫困老人心,惠及1.2万贫困老人
- • 滕州扶贫助学基金助力1.1万学子圆梦未来,累计发放4500万元
- • 薛城区推进城乡教师轮岗制度化,每年200名教师跨校交流,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枣庄职业学院荣登全国首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名单,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 • 公益性岗位助力弱劳力就业:2000个护林员、保洁员等岗位待你加入
- • “长者食堂”村村覆盖:关爱长者,温暖送到家门口
- • 峄城碳汇交易中心成立:10万亩石榴林助力年吸收二氧化碳20万吨
- • 枣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年交易额激增120%
- • 全国首条石榴光合色素提取线投产:打破日韩垄断,年产值超5亿
- • 台儿庄运河柳编荣登国家级非遗名录,老匠人带徒直播带货传承匠心
- • 枣庄锂电产业崛起:铸就“中国北方锂电之都”新名片
- • 枣庄红色歌谣数字化工程启动,抢救整理300首抗战民歌,传承红色文化记忆
- • 台儿庄运河泥塑传承人荣获国家级非遗认证,作品荣登故宫博物院收藏
- • 枣庄农村电商蓬勃发展,快递进村打通“最后一公里”
- • 全国首家“菜煎饼主题餐厅”落户北京,单店日销破万元,引领餐饮新潮流
- • 枣庄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区盛大启用,省内首个“融合教育中心”助力特殊儿童全面发展
- • 台儿庄运河码头“挎包火烧”重现,日销3000个引游客打卡
- • 枣庄王氏泥塑羊肉汤荣获省级非遗认证,传承六代匠心独运
- • 峄城石榴仙子选拔赛:文旅IP助力塑造城市新名片
- • 滕州姜屯镇“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圆满完成,20万村民喝上放心水
- • 枣庄辣子鸡制作技艺荣获国家级非遗认证,年产值突破15亿元,传承与创新共谱美食新篇章
- • 山亭区智能温室集群启用,物联网技术助力果蔬全年无休生产
- • 薛城“菜煎饼文化节”盛大开幕,万人挑战“十层煎饼塔”创纪录
- • 台儿庄与苏北五市共建运河经济带,共筑跨省产业协作新典范
- • 山亭火樱桃冰淇淋惊艳亮相罗森便利店,首发当日售罄10万支,掀起夏日消费热潮!
- • 枣庄籍作家新书《台儿庄的黎明》获茅盾文学奖提名,展现抗战岁月的壮丽篇章
- • 市中区非遗文化盛宴:百名手艺人齐聚社区,传承绝活魅力无限
- • 农家乐产业蓬勃发展,全市数量突破2000家,年营收同比增长45%
- • 全球首条钙钛矿光伏组件量产线落户枣庄高新区,年产值目标百亿,绿色能源产业再添新动力
- • 市中区税郭镇“户户通”工程圆满收官,73个自然村全部通路到家
- • “选择山东”:全球路演走进慕尼黑,德企签约额突破80亿,共筑合作新篇章
- • 枣庄市设立美食产业振兴基金,首批扶持200家小微餐饮企业
- • 峄城石榴深加工产业园投产,石榴汁、石榴酒出口订单增长200%,助力乡村振兴
- • 枣庄农村集体经济收入超亿元村达30个,乡村振兴战略成效显著
- • “石榴贷”助力普惠金融扩面,低息贷款惠及3000户脱贫户
- • 台儿庄古城年接待游客超千万,助力周边民宿增收3亿元,旅游经济蓬勃发展
- • 滕州西岗镇“火虎舞”荣登国家级非遗名录,春节巡游引百万游客驻足观赏
- • 山亭区“光伏+农业”项目并网发电,棚顶发电棚内种菌菇,创新模式助力绿色发展
- • 台儿庄古城新添“名人数字长廊”,全息投影再现12位先贤传奇故事
- • 2024枣庄国际马拉松鸣枪开跑,万名跑者共赴“江北水乡”之旅
- • 枣庄“贫困村教师周转房”项目助力200所乡村学校发展
- • 台儿庄京杭智慧物流港盛大开港,年吞吐量预计突破500万吨,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榴枣归乡”工程助力家乡发展,引进高层次人才800余名
- • “山亭手造”非遗集市盛大开市:石板房村落风情,藤编与土陶制作技艺传承之旅
- • 探寻山亭店子镇“长红枣酒”:古法酿造,百年陶坛蕴藏醇香
- • 滕州建成全国首个马铃薯区块链溯源平台,引领农业科技新潮流
- • 鲁班文化园盛大开园迎客:木艺DIY、古建模型展,亲子研学必打卡
- • 滕州博物馆新展上线:青铜器馆藏揭秘古薛国文明
- • 中陈郝古瓷窑遗址博物馆盛大开馆:千年古窑技艺重现“北方瓷都”辉煌
- • 枣庄高校首获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助力乡村振兴研究再上新台阶
- • 市中区“回门宴九大碗”礼俗入选市级非遗,百年菜单传承不断
- • 枣庄首届汉服文化节盛大开幕,运河畔千年风华重现
- • 枣庄医保“一卡通行”全覆盖:6区市定点机构异地结算无障碍
- • “枣庄薛城冬枣地理标志获批,电商直播日销万单,助力乡村振兴”
- • 冯卯镇荣登全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榜单:300套闲置院落华丽变身艺术民宿
- • 台儿庄中秋拜月大典:汉服爱好者共赏运河明月,传承古礼之美
- • 台儿庄邳庄镇稻田画成网红打卡点,农旅融合增收千万
- • 山亭冯卯皮影戏演绎冬奥风采,非遗艺术走进鸟巢绽放光彩
- • 台儿庄马兰屯镇非遗民宿集群盛大开业,入住率高达90%,传承文化魅力,助力乡村振兴
- • 滕州马铃薯产业发展大会签约12个项目,全产业链产值目标200亿,迈向农业现代化新高峰
- • 奚仲造车文化展闪耀巴黎科技博物馆,欧洲车企寻求IP合作新机遇
- • 峄城农村厕所革命圆满完成:4.2万户家庭用上无害化卫生厕所,荣获省级表彰
- • 台儿庄运河文化出海计划启动,非遗短视频登陆TikTok,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 峄城石榴深加工产业园投产,石榴多酚提取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 • 跟着墨子游枣庄,探寻科圣文化地标之旅
- • 《枣庄非遗大观》出版,全面展现152项文化遗产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