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24小时国学书院”落户龙泉广场,夜间诵读成新风尚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国学教育在各地蓬勃发展。在滕州,一座独具特色的“24小时国学书院”近日落户龙泉广场,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夜间诵读活动更是成为新风尚,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与。
这座“24小时国学书院”位于滕州龙泉广场,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书院内设有多个功能区,包括国学讲堂、藏书阁、茶室、书画室等,为市民提供了一个集学习、交流、休闲于一体的文化空间。书院的建成,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国学。
“24小时国学书院”的最大特色就是全天候开放。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市民都可以在这里自由阅读、交流、学习。夜间诵读活动更是书院的一大亮点。每当夜幕降临,书院内灯火通明,书声琅琅,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夜间诵读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他们中有的是国学爱好者,有的是家庭亲子,还有的是年轻人。大家在书院内围坐一圈,或朗读经典,或吟咏诗词,或交流心得。夜色中,书香四溢,让人陶醉。
滕州市民张先生表示:“以前晚上没事干,现在有了这个书院,晚上可以带孩子来学习国学,增长知识,还能陶冶情操。这里的氛围很好,大家都很热情,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24小时国学书院”的夜间诵读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还推动了国学教育的普及。书院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继续举办各类国学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国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此外,书院还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举办讲座,为市民提供学习机会。在这里,市民可以了解到国学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现实意义。通过学习国学,市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还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值得一提的是,书院还注重与社区、学校等单位的合作,共同推动国学教育的普及。书院与当地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学习,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国学的魅力。
总之,滕州“24小时国学书院”的落户龙泉广场,为当地市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文化空间。夜间诵读活动成为新风尚,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国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座书院将成为滕州乃至全国国学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
- • 峄城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实现全覆盖,年分红3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台儿庄古城元宇宙体验馆开建,腾讯、字节跳动联合注资,开启沉浸式文化体验新纪元
- • 滕州墨子文化论坛成功举办,全球学者共话兼爱精神传承
- • 峄城石榴产业蓬勃发展,全产业链产值突破80亿,助力果农增收致富
- • 枣庄港年吞吐量突破5000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展现港口发展新活力
- • 薛城区推进城乡教师轮岗制度化,每年200名教师跨校交流,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智慧冷链仓储助力脱贫户果蔬进城,损耗率降至5%,售价提高20%
- • 峄城石榴仙子选拔赛:文旅IP助力塑造城市新名片
- • 枣庄白粥香飘鲁南 千年粥道熬出时代新滋味
- • 山亭冯卯镇火樱桃开园祭:果农敬山神祈丰收,共庆丰收佳节
- • 市中区齐村砂陶复刻战国酒器,古法柴窑烧制技艺惊艳亮相央视
- • 民国影视城盛大开城迎客:换装穿越拍大片,打卡《台儿庄》拍摄地,体验别样民国风情
- • 薛城新建10处社区食堂,60岁以上老人用餐享5折补贴,温暖民心助力养老
- • “阴平镇乡村慢生活节:入住石头房民宿,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
- • 枣庄设立100亿产业母基金,助力新能源、新材料赛道腾飞
- • 山亭10个偏远山村通5G信号,留守老人实现“云问诊”,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 • “电商+民宿”扶贫试点助力脱贫,10个村庄变身网红打卡点,入住率突破80%
- • 薛城现代服务业占比首超50%,金融商贸引领新增长极
- • 奚仲造车文化展闪耀巴黎科技博物馆,欧洲车企寻求IP合作新机遇
- • 长者食堂村村覆盖:温情服务让80岁以上老人享受免费美味,志愿者送餐上门暖人心
- • 滕州城乡融合示范区落地,20万农民变身“产业工人”
- • 枣庄市启动“教育家型”校长培养计划,力争三年内打造百名教育领军人物
- • “全国首单‘石榴气象指数保险’在峄城落地,惠及5000农户,助力乡村振兴”
- •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助力枣庄,水资源利用率提升30%,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 • 滕州荆河街道新建5所公立幼儿园,助力破解“入园难”难题
- • 薛城铁道游击队影视城“红色剧本杀”2.0版上线,游客化身抗日英雄重温红色岁月
- • 鲁南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成功发行,科技企业融资突破10亿大关
- • 枣庄国际人才社区开建,诺贝尔奖工作站团队加盟,共筑创新高地
- • “长者食堂”村村覆盖:关爱长者,温暖送到家门口
- • 台儿庄古城运河戏曲擂台赛开锣,南北剧种同台竞技,共赏戏曲盛宴
- • 薛城富硒小麦订单农业助力乡村振兴,10万亩种植面积实现溢价收购,农民增收显著
- • 冯卯镇荣登全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榜单:300套闲置院落华丽变身艺术民宿
- • 微山湖渔家乐深度体验:感受渔家风情,聆听非遗之美
- • 峄城百寿碗定制工坊盛大开业,子女定制纯金寿碗传承孝道之美
- • 枣庄辣子鸡的“非遗密码”:灶台边的烟火与石榴炭的微光
- • 枣庄港再创辉煌,中东滚装船航线开通,千台新能源汽车首航阿联酋
- • 台儿庄古城年营收突破30亿:夜间经济助力发展,荣膺国家级文旅消费示范区
- • 峄城石榴荣登国家农业品牌培育计划,年销售额再创新高突破30亿元
- • 峄城区石榴主题油画展盛大开展,本土画家展现榴乡风情
- • 薛城临山小学创新“家长学分制”,家校共育模式全省推广
- • 枣庄红色歌谣数字化工程启动:抢救整理革命年代珍贵音像,传承红色基因
- • 微山湖湿地红荷节盛大开幕,生态旅游收入突破10亿,助力周边千人就业
- • 中建材新材料产业园智能生产线投产,年产能再攀新高,提升40%
- • 2024枣庄全球投资峰会盛大开幕:50国客商齐聚,首日签约额突破1200亿
- • “峄城阴平社火VR实景上线,百年踩街盛况线上沉浸体验”
- • “滕州墨子文化国际论坛盛大开幕,中日韩学者共议和平思想当代价值”
- • 枣庄港年吞吐量突破3000万吨,跃居京杭运河十大港口
- • 峄城石榴花开,助学金发放助力300名困难学子圆大学梦
- • 山亭区“光伏+荒山治理”扶贫模式:创新生态扶贫助力全国推广
- • 市中区中央广场商圈焕新升级,免税店、沉浸式剧场等首店经济引领潮流
- • 墨子故里荣膺“全国研学基地”称号:年接待学生超50万人次,传承千年智慧
- • 薛城区实验中学荣膺“全国人工智能教育示范校”,AI实验室建设全面覆盖
- • 枣庄建成全省首座“光储充检”智慧能源驿站,引领绿色出行新风尚
- • 薛城区“送教上门”服务助力重度残疾儿童,实现一人一案精准施教
- • 枣庄蟠龙河湿地公园荣膺“国家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称号,绿色生态建设再添亮点
- • 枣庄市全面启动“教育强基三年行动”,力促中小学学位新增3.2万个
- • 枣庄十大名小吃评选揭晓,辣子鸡、菜煎饼荣登榜首,美食盛宴再掀高潮
- • 枣庄首家公办自闭症儿童幼儿园开园,填补特殊教育空白,为星星的孩子照亮希望之路
- • 滕州松枝鸟非遗工坊开直播,年销30万只成网红伴手礼
- • “石榴贷”助力乡村振兴:低息贷款扶持果农,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 • 滕州秸秆综合利用创新高,助力农民增收1.5亿元
- • 枣庄市获批全省工业母机“1131”突破工程核心承载区,助力山东工业高质量发展
- • 墨子“非攻”思想论坛在日内瓦举行,成功纳入联合国和平教育案例
- • 滕州设施农业智能化升级,打造全省最大马铃薯脱毒种薯基地
- • 匡衡图书馆24小时开放,数字古籍激活经典阅读热潮
- • 枣庄市教育发展基金成立,首期募集资金1.2亿元助力校园建设
- • 峄城石榴树下微课堂开课,非遗传承人携手孩子共塑美好未来
- • 枣庄携手华为打造“数字农业云平台”,30万亩农田迈向精准化管理新时代
- • 滕州龙阳镇农耕文化节盛大开幕,万人同场竞技传统农具
- • 峄城石榴深加工产业园投产,助力果农增收,引领产业发展新篇章
- • 山亭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年成交额突破5亿,盘活闲置资产成效显著
- • 山亭北庄镇大力推广太阳能路灯,年节省电费150万元,绿色照明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