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推广“渔光互补”模式,万亩坑塘变身光伏农场,绿色能源助力乡村振兴

枣庄新闻网 阅读:1 2025-08-14 17:10:32 评论:0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山东省枣庄市,一场以“渔光互补”模式为核心的光伏农场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万亩坑塘变身光伏农场,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绿色动力。

“渔光互补”模式是一种将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在枣庄,这一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将原本闲置的坑塘资源充分利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丰收。

据了解,枣庄市拥有丰富的坑塘资源,总面积达万亩。然而,长期以来,这些坑塘由于缺乏有效利用,一直处于闲置状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枣庄市积极探索“渔光互补”模式,将坑塘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枣庄市某光伏农场,记者看到,一片片光伏板整齐排列,与水面交相辉映。光伏板下,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弋,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农场负责人介绍,这里的鱼塘面积达500亩,光伏板面积达300亩,每年可发电约50万千瓦时。

“渔光互补”模式具有诸多优势。首先,光伏发电可以充分利用坑塘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其次,光伏板可以为鱼儿提供遮阳、降温的环境,有利于鱼类的生长。此外,光伏发电产生的电力可以满足农场自身的用电需求,降低生产成本。

在枣庄,除了“渔光互补”模式,光伏农场还与农业、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实现了多元化发展。在一家集光伏发电、农业种植、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农场,游客可以一边欣赏光伏板下的美景,一边品尝新鲜的水产品,体验田园生活的乐趣。

枣庄市光伏农场的发展,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就业。农场负责人表示,农场目前吸纳了周边100多名村民就业,每人每月可增收2000元左右。

在推动光伏农场发展的过程中,枣庄市还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农场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标准进行,确保光伏发电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农场还积极推广绿色种植、养殖技术,提高农产品品质,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

展望未来,枣庄市将继续加大光伏农场建设力度,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将全市坑塘资源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为实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枣庄市“渔光互补”模式的光伏农场建设,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这一模式有望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我国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推荐文章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枣庄新闻网,枣庄民生新闻,枣庄今日头条,枣庄信息网,枣庄新闻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