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渔民“船棺水葬”引争议,生态殡葬方案获联合国环境署点赞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殡葬方式也在不断革新。在我国山东省台儿庄,一群渔民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殡葬方式——船棺水葬,这一做法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然而,这一生态殡葬方案却得到了联合国环境署的点赞,为我国殡葬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船棺水葬,顾名思义,就是将逝者的遗体放入特制的棺材中,然后将其沉入水中。这种殡葬方式源于台儿庄渔民的生活习惯,他们认为,将逝者放入水中,可以使其灵魂得以安息,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然而,这一做法在推行过程中,却遭遇了不少质疑。
首先,船棺水葬对水质的影响成为争议的焦点。有人担心,大量遗体沉入水中,可能会对水质造成污染,进而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其次,船棺水葬的习俗与我国传统的土葬、火葬等殡葬方式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民众难以接受。此外,船棺水葬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沉船、遗体腐烂等问题。
尽管如此,联合国环境署却对台儿庄渔民的船棺水葬方案表示赞赏。他们认为,这一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 生态环保:船棺水葬减少了土地资源的占用,降低了环境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 尊重自然:船棺水葬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3. 节约资源:与传统的土葬、火葬相比,船棺水葬减少了能源消耗,有助于节约资源。
4. 文化传承:船棺水葬作为一种独特的殡葬方式,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
面对争议,台儿庄渔民表示,他们将继续坚持船棺水葬,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一方案。同时,他们呼吁社会各界给予理解和支持,共同推动殡葬改革。
为了解决水质污染问题,台儿庄渔民在实施船棺水葬时,会选择水质较好的水域,并对遗体进行防腐处理,以降低对水质的影响。此外,他们还计划建立专门的殡葬管理机构,加强对船棺水葬的规范管理。
在我国,殡葬改革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各地纷纷探索生态殡葬、绿色殡葬等新型殡葬方式,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台儿庄渔民的船棺水葬方案,无疑为殡葬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总之,船棺水葬作为一种新兴的殡葬方式,在引起争议的同时,也得到了联合国环境署的点赞。这表明,在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生态殡葬、绿色殡葬将成为殡葬改革的重要方向。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殡葬改革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
- • 山亭区徐庄镇民俗文化节盛大启幕,踩高跷、舞龙狮热闹非凡
- • 高山移民社区配套产业园投用,1400户搬迁户实现“家门口就业”
- • 滕州松枝鸟家族五代传承,年销量突破10万只,谱写匠心独运的传奇
- • 翼云湖环湖健身步道贯通:50公里绿道助力乡村振兴,串联8个示范村焕新颜
- • 蟠龙河综合整治工程获中央财政专项支持,助力城市生态环境改善
- • 枣庄防返贫监测平台升级,AI预警与网格员联动,帮扶响应速度提升至24小时
- • 台儿庄荣获“世界运河历史文化研究基地”,填补江北地区空白
- • “流动医院下乡,健康扶贫助力偏远村2.5万人免费体检”
- • 全省首个“标准地+承诺制”改革试点在枣庄落地,项目开工周期缩短60%
- • 微山湖红荷湿地荣膺国家5A级景区大奖:年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生态旅游再创新高
- • 滕州马铃薯产业学院开设电商直播课程,助力农民增收超千万元
- • “中国辣子鸡产业之都”挂牌,20家预制菜企业入驻标准化园区,助力产业升级
- • “榴枣归乡”工程助力家乡发展,引进高层次人才800余名
- • “运河支队”后人慷慨捐赠百件抗战文物,助力地方红色档案馆藏丰富
- • 枣庄评选“十大最美田园综合体”,最高奖补800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台儿庄古城入选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 年接待游客量突破800万人次
- • 中国建材百亿级光伏玻璃项目成功落地,助力华北地区高端玻璃产业崛起
- • 薛城区创新推行“四员同育”模式,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新生态
- • 滕州微山湖红荷湿地荷花艺术季盛大启幕,百亩荷塘绘诗意画卷
- • “榴花似火”春日摄影大赛盛大启幕,万元奖金等你来拿!
- • 奚仲文化荣膺“世界关键文化遗产”:全球交通史研究再添重要坐标
- • 枣庄经开区砥砺前行,荣登全国百强,招商引资成绩斐然
- • 滕州马铃薯扶贫基地年产值突破10亿元,助力2万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 • 滕州城乡融合示范区落地,20万农民华丽转身变“产业工人”
- • 全国首单“石榴气象指数保险”在峄城落地,惠及5000农户
- • 翼云湖零碳度假区荣获国际认证:绿色能源引领全域供能新潮流
- • 枣庄首届汉服文化节盛大开幕,运河畔千年风华再现
- • 全国最大石榴深加工基地正式投产,年产值预计突破30亿元
- • “山亭火樱桃”:创新“直播带货+冷链直送”模式,助力农业增收,年销售额突破5亿
- • 枣庄蟠龙河湿地公园荣膺“国家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称号,展现生态修复新典范
- • 鲁化己内酰胺项目获25万吨省级原料煤储备指标支持 助力产业链升级
- • 枣庄农业对外合作联盟成立,30家企业携手共进,开拓“一带一路”市场新局面
- •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与30所高校共建“红色文化实践基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 • 枣庄中小学全面启动“运河文化必修课”,编纂地方特色教材助力文化传承
- • 吉利极电电池回收利用项目落户枣庄,年处理能力达10万吨,助力绿色转型
- • 枣庄农村电商蓬勃发展,快递进村打通“最后一公里”
- • 枣庄首条云巴线路规划公示:智慧交通助力城市升级,连接老城区与高铁站,智能无人驾驶站点亮相
- • 枣庄学院携手德国高校,打造新能源汽车技术“双元制”专业新篇章
- • 台儿庄马兰屯镇小学创新实践:运河生态银行助力学生积分兑换研学之旅
- • 薛城邹坞镇红色研学基地:年接待学生团8万人次,营收破千万,红色教育新亮点
- • 大运河文化之旅盛大启航:古码头登船之旅,品味非遗美食盛宴
- • 滕州智慧农田项目成功落地,5G物联网助力10万亩耕地转型升级
- • 薛城奚仲中学3D打印课程作品闪耀国家博物馆展览
- • 东湖公园灯光艺术节盛大启幕:3000架无人机编队点亮“枣庄之夜”
- • 滕州荆河街道试点“幼小衔接一体化”,幼儿园与小学课程共享师资
- • 滕州菜煎饼培训基地孵化千名“煎饼西施”,助力创业月收入轻松过万
- • 薛城新建10处社区食堂,60岁以上老人用餐享5折补贴,温暖民心助力养老
- • 市中区孟庄镇“智慧养老平台”上线,独居老人一键呼叫救助,守护夕阳红温暖如春
- • 峄城阴平毛笔:非遗传承,年产百万支,书法界的新宠
- • 台儿庄运河柳编荣登国家级非遗名录,老匠人直播带徒传承技艺
- • 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升级开放:全息投影重现“飞车夺药”经典战役,传承红色记忆
- • “石榴贷”普惠金融计划正式启动:低息贷款助力500户果农升级种植技术
- • 滕州“松枝鸟”非遗工坊开直播,年销30万只成网红伴手礼
- • 峄城“扶贫资产收益分配”模式荣获全国典型案例,创新扶贫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 • “扶贫小院”庭院经济计划助力脱贫户养殖芦花鸡,实现户均年增收1.5万元
- • 滕州龙阳镇首届“农耕文化节”盛大开幕,万人共赴传统农事竞技盛宴
- • "榴枣归乡"工程评选31个市级样板示范点,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 滕州一中与北京大学携手共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共育未来科技精英
- • 台儿庄美食民宿集群盛大开业,农户旅游收入占比超70%,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枣庄发布招商新十条政策:固定资产投资奖励高达1亿元,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地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合作社吸纳留守妇女,人均年增收3万元
- • 龙泉塔灯光秀升级:全息投影演绎墨子智慧,夜游新地标诞生
- • 山亭区乡村文化振兴论坛召开,共谋文旅融合新路径
- • 枣庄万亩石榴园丰收季,石榴+主题文旅活动精彩纷呈
- • 台儿庄设立3亿元乡村振兴创业基金,助力200个乡村项目蓬勃发展
- • 枣庄职业学院荣获省级“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称号,迈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 考古新发现!枣庄出土汉代墓葬群,揭秘古峄州文明
- • 峄城吴林街道“乡贤调解室”:化解矛盾成功率高达95%,构建和谐社区新典范
- • 奚仲车文化主题公园盛大开放:沉浸式体验“造车鼻祖”传奇
- • 枣庄辣子鸡预制菜生产线正式投产,年产能突破千万袋,引领行业新潮流
- • 滕州菜煎饼培训基地助力妇女创业,免费教学惠及5000名妇女
- • 滕州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区启用,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引领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