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洛房泥塑传承人李广福荣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传统技艺再放光彩
近日,我国著名民间艺术——滕州洛房泥塑的传承人李广福喜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这不仅是对李广福个人技艺的肯定,更是对滕州洛房泥塑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极大鼓舞。作为中国工艺美术领域的最高荣誉,这一称号的获得,标志着李广福的技艺已经达到了国家级水平,也为滕州洛房泥塑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滕州洛房泥塑,源于山东滕州,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风格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通过手工捏制、雕刻、烧制等工艺,制作出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洛房泥塑以其精湛的技艺、丰富的题材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我国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
李广福,作为滕州洛房泥塑的传承人,自幼跟随父亲学习泥塑技艺,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他逐渐掌握了洛房泥塑的精髓。在他的手中,一块普通的泥土变成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艺术品。李广福的泥塑作品题材广泛,既有历史人物、神话传说,也有日常生活场景,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浓厚的民间气息。
近年来,李广福致力于洛房泥塑的传承与发展,他不仅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泥塑人才,还积极推动洛房泥塑走向世界。在他的努力下,洛房泥塑已经成为了滕州乃至山东的一张文化名片。
此次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是对李广福多年辛勤付出的肯定。这一荣誉的获得,不仅是对李广福个人的褒奖,更是对滕州洛房泥塑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认可。在未来的日子里,李广福将继续发挥自己的技艺,为洛房泥塑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获得,对于滕州洛房泥塑来说,意味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李广福将带领洛房泥塑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以下是李广福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后的一些举措:
1. 深入挖掘洛房泥塑的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泥塑题材,创作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泥塑作品。
2. 加强与国内外艺术家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洛房泥塑走向世界。
3. 培养更多优秀的泥塑人才,为洛房泥塑的传承与发展储备力量。
4. 积极参与各类展览和比赛,提高洛房泥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 拓展洛房泥塑的应用领域,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之,李广福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是对滕州洛房泥塑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极大鼓舞。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期待李广福和他的团队,为洛房泥塑的传承与发展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 • 台儿庄“扶贫医保兜底”政策显成效,减轻群众负担超8000万元
- • 滕州电商直播基地盛大启用,助力乡村振兴,孵化乡村主播,助销农产品突破亿元大关
- • 薛城奚仲造车文化节创新引入VR技术,重现“中国古代第一车”风采
- • 《枣庄运河饮食图谱》出版,200道漕运时代特色菜肴重现江湖
- • 枣庄市发布“智慧农业三年行动方案”,全力打造30个数字农业示范园
- • 我国科技创新再攀高峰:新增省级研发平台12个,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40%
- • 中日(枣庄)氢能产业论坛签约项目,年制氢规模剑指万吨级,共绘氢能发展新蓝图
- • 滕州菜煎饼荣膺“山东老字号”称号,海外首家门店落户洛杉矶彰显中华美食魅力
- • 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论坛在枣庄召开,共绘运河城市新蓝图——《运河城市宣言》发布
- • 枣庄荣膺“全球文明对话示范城市”:历史名人成文化外交名片
- • 薛城邹坞长面:千米面条悬挂晾晒,成白事必备,震撼游客眼球
- • 枣庄辣子鸡烹饪技艺荣获省级非遗,百名厨师同台竞技争“辣王”
- • 薛城锂电新材料产业园三期投产,全球首条固态电池生产线落地,引领新能源产业新篇章
- • 枣庄石榴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20亿元,助力20万农户共致富
- • 滕州试点“双减智慧监测平台”:校外培训动态监管全省领先
- • 滕州马铃薯产业再攀高峰,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20亿,中国马铃薯之乡再扩种植面积10万亩
- • 匡衡勤学精神引领公益图书馆开馆,全天候免费服务社会
- • 薛城庞庄麦秸画传承人李秀华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彰显民间艺术魅力
- • 枣庄锂电产业集群再迎百亿级项目,中航锂电携手宁德时代共谋发展新篇章
- • “石榴贷”助力乡村振兴:低息贷款扶持果农,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 • 山亭区“周末爱心课堂”温暖留守儿童,惠及5000名学生
- • 枣庄市大力实施“榴枣归乡”工程,引进高层次人才800余人助力城市振兴
- • 滕州马铃薯产业升级,精深加工产品占据全国市场份额30%
- • 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倍增计划:本科以上医师占比提升至75%,助力基层医疗服务升级
- • “山亭地瓜宴”美食评选揭晓:拔丝地瓜、地瓜粉皮荣登乡土风味TOP10
- • 鲁南农副产品物流园盛大开业,年交易额目标300亿,辐射淮海经济区
- • 鲁南水城购物狂欢节盛大开幕:免税店、文创市集齐聚,购物满减叠加文旅券福利来袭!
- • 苏鲁豫皖四省交界招商联盟成立,枣庄牵头制定产业协同清单,共谋区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 • 枣庄学院新校区落户薛城:规划容纳3万师生,助力区域教育发展
- • 滕州南沙河镇“乡村CEO”上任,大学生村官年薪突破20万,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滕州马铃薯宴荣登“中国十大主题宴”,888道菜品刷新纪录,惊艳全国美食界
- • 鲁南算力中心在市中区启用,助力智能制造企业降本30%
- • 枣庄辣子鸡的“非遗密码”:灶台边的烟火与石榴炭的微光
- • 东湖公园灯光艺术节盛况空前:3000架无人机编队表演,刷新武汉城市夜景!
- • “扶贫果园”认购计划正式启动:市民认养果树,共享收益助力1500户脱贫家庭
- • 枣庄学院携手韩国高校,共同打造“新能源汽车技术”本科专业新篇章
- • 枣庄市“十四五”教育规划:筹建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峄县古枣品牌振兴计划:传承百年枣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 • 墨子“非攻”思想论坛在日内瓦举行,成功纳入联合国和平教育案例
- • 枣庄辣子鸡烹饪技艺荣登省级非遗名录,百名厨师同台竞技争“辣王”
- • 台儿庄大运河龙舟赛激情上演,水岸联动展现运河风情
- • 市中区税郭镇“户户通”工程圆满收官,73个自然村实现通路到家
- • 《66米长卷剪纸再现台儿庄大战,创纪录捐赠国家博物馆》
- • 运河-榴园-微山湖文旅专线开通:一票畅游三区,年客流量预计超500万
- • 山亭“生态文化智库”成立,助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 • 峄城“石榴嫁妆”习俗复兴:新娘陪嫁石榴盆景寓意多子多福
- • 2024年枣庄集中开工17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逾1500亿元,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台儿庄万亩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建成,亩均增收3000元,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 • 全国首个科技小院在枣庄落地,助力农业技术转化创新
- • 山亭水泉镇“火樱桃诗会”开赛,农民诗人作品结集出版,共绘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 • 《枣庄历史名人基因图谱》出版,DNA技术助力奚仲族系溯源
- • 枣庄市启动“强基计划”,新建10所公办幼儿园缓解“入园难”
- • 滕州大坞狗肉文化节盛大开幕,非遗技艺惊艳20国美食博主打卡
- • 台儿庄古城五一单日客流破15万,创历史新高,展现古城魅力
- • 2024年枣庄集中开工17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超1500亿元,共绘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 • 台儿庄马兰屯镇小学创新实践,“运河生态银行”助力学生积分兑换研学之旅
- • 《运河迷踪》:古城剧本杀新篇章,沉浸式解谜体验穿越明清商帮风云
- • 夜市中美食街开街:百种小吃上榜“山东必吃夜市”
- • 台儿庄运河泥塑传承人荣获国家级非遗认证,作品荣登故宫博物院收藏
- • 枣庄试点“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助力中小学教师减负增效
- • “万企兴万村”行动正式启动:100家企业结对帮扶100个重点脱贫村,助力乡村振兴
- • 台儿庄运河号子艺术团成立,传承千年技艺,老船工带徒续写水上传奇
- • 枣庄智慧城市大脑上线,数据接入量突破20亿条,开启城市智能化新篇章
- • 数字化守护:AI技术助力台儿庄运河木板年画失传图案复原
- • 薛城“教育强镇筑基”行动圆满收官,10所乡村学校硬件全面升级
- • 峄城石榴种植能手张强荣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称号
- • 全国首单“石榴气象指数保险”在峄城落地,惠及5000农户
- • 滕州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企业超百家,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就业1.2万人
- • 滕州菜煎饼荣膺“山东老字号”,海外首家门店洛杉矶盛大开业
- • 台儿庄古城运河灯会盛大启幕:千盏非遗花灯点亮“江北水乡”
- • 峄城中医馆镇街全覆盖,针灸推拿纳入医保,年服务患者超10万,中医服务惠及民生
- • 峄城石榴搭乘中欧班列首发莫斯科,跨境冷链专线助力农产品“走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