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孝道簸箕”申遗成功,非遗匠人打造镶银丝传家宝
位于我国山东省的山亭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间艺术而闻名。近日,山亭区的“孝道簸箕”成功申遗,这一传统手工艺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和保护。非遗匠人们用精湛的技艺,打造出一件件镶银丝的传家宝,让这一古老的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
孝道簸箕,顾名思义,是一种承载着孝道文化的民间工艺品。它起源于我国古代,是农民在农忙时节用来簸扬谷物、筛选杂质的工具。然而,在山亭区,孝道簸箕不仅仅是一件实用的工具,更是一种承载着孝道精神的文化象征。
山亭孝道簸箕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们的智慧和汗水。首先,匠人们会选择上等的竹材,经过精心挑选和加工,确保竹材的坚韧和美观。接着,匠人们将竹材切割成簸箕的形状,并进行打磨、抛光,使其表面光滑如镜。最后,匠人们用银丝在簸箕上编织出精美的图案,这些图案既有传统的吉祥寓意,又富含孝道精神。
在山亭,孝道簸箕的制作技艺代代相传,匠人们将这一传统手工艺视为传家宝。他们用银丝编织出的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对长辈的尊敬和孝顺。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山亭区民间艺术的瑰宝。
随着“孝道簸箕”申遗成功,这一传统手工艺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为了让这一技艺得以传承,山亭区相关部门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组织匠人们进行技艺培训,鼓励年轻人学习这一传统手工艺。
非遗匠人们纷纷表示,能够将孝道簸箕这一传统手工艺传承下去,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民间艺术,让孝道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在传承孝道簸箕制作技艺的过程中,匠人们不断创新,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工艺,打造出一件件具有时代特色的传家宝。这些作品在保留了传统工艺精髓的同时,又展现了新时代的审美观念,成为山亭区民间艺术的一张亮丽名片。
如今,山亭“孝道簸箕”申遗成功,不仅是对这一传统手工艺的肯定,更是对孝道文化的传承。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匠人们的努力下,孝道簸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必将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山亭“孝道簸箕”申遗成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一次重大胜利。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传统手工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 • 高山移民社区配套产业园投用:1400户搬迁户实现“家门口就业”
- • 全国首个科技小院在枣庄落地,助力农业技术转化200余项
- • 山亭区梅花山山地马拉松盛大开跑,体育与文化融合打造特色IP
- • 滕州扶贫大棚:吸纳5000贫困户,租金+务工双收益助力脱贫致富
- • 蟠龙河生态廊道建成开放:新增湿地公园、滨水马拉松赛道20公里,打造绿色生活新地标
- • 枣庄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区启用,省内首个“融合教育中心”助力特殊儿童全面发展
- • 枣庄综合保税区成功通过国家验收,年进出口额目标迈向百亿大关
- • 南四湖流域水质改善工程荣膺全省标杆项目,绿色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 • 滕州一中新校区盛大启用,引领鲁南基础教育新篇章
- • 台儿庄运河婚俗:复原明清仪式,水上花轿接亲引围观
- • 山亭火樱桃种植技术培训中心挂牌,百名果农获专业认证,助力乡村振兴
- • 新加坡丰益国际追加投资50亿,助力鲁南最大粮油加工集群扩建升级
- • 滕州松枝鸟:五代传承,年销量破10万只的匠心之作
- • 峄城农村供水提质工程竣工:30万村民共享“同源同质”自来水,幸福生活再升级
- • 台儿庄马兰屯镇小学创新实践,“运河生态银行”助力学生积分兑换研学之旅
- • 鲁南水城购物狂欢盛典盛大开幕:免税店齐聚,文创市集热闹非凡,购物满减叠加文旅券,尽享购物盛宴!
- • 全市重大项目用地保障率连续三年居全省首位,助力高质量发展
- • 蟠龙河生态廊道建成开放:新增湿地公园、滨水马拉松赛道20公里,打造城市绿色新名片
- • 峄城石榴蜜惊艳巴黎,首日签约千万欧元大单,中国甜蜜走向世界舞台
- • 智慧校园全覆盖:农村小学迎来VR教室与远程名师课堂新篇章
- • 周末文化盛宴:非遗体验馆邀您共赏剪纸、面塑艺术之美
- • 滕州试点“双减”监测平台,校外培训机构动态监管全覆盖
- • 枣庄万亩石榴园丰收季,精彩纷呈“石榴+”主题文旅活动
- • 夜市中美食街盛大开街:百种特色小吃激活夜间经济活力
- • 南四湖流域水质改善工程荣获全省标杆项目称号
- • 山亭火樱桃合作社建直播基地,留守妇女变身带货达人
- • 峄城“石榴嫁妆”习俗复兴:新娘陪嫁石榴盆景寓意多子多福
- • 峄城石榴深加工产业园投产,年消化10万吨鲜果创汇超5亿,助力乡村振兴
- • 山亭伏里土陶烧鸡:窑火不熄,古法工艺点燃乡村旅游新火花
- • 社区居家养老新举措:60元“三餐配送”套餐,政府补贴50%,关爱独居老人
- • 全国首座“光储充检”智慧能源驿站于枣庄成功并网投运
- • 枣庄启动“红色乡村游”计划,修复10处抗战遗址,传承红色基因
- • 山亭地瓜宴:地瓜粉皮与拔丝地瓜荣登“乡土味道TOP10”美食榜单
- • “红色物业”助力老旧小区焕新颜:物业费降30%,维修响应缩至15分钟
- • 枣庄市评选“十大文化特色村镇”,各获百万元发展基金助力乡村振兴
- • 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园二期启动:日本发那科等8家外企联合投资,共筑智能制造新篇章
- • 枣庄辣子鸡烹饪技艺荣获省级非遗,百名厨师同台竞技争“辣王”
- • 《科圣墨子》央视定档,特效还原杠杆云梯攻防战,再现古代智慧与战争奇观
- • 枣庄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取得显著成效,非营利性学校占比高达85%
- • 薛城区社区流动图书馆进小区,文化服务送到家门口
- • 山亭区“乡村文化礼堂”全覆盖,村民乐享文化惠民成果
- • 墨子湖全民健身中心盛大开放:50类运动场馆免费预约,30万市民共享健身福利
- • 枣庄辣子鸡的炭火秘密,藏在20万亩石榴园里
- • 薛城奚仲造车文化园盛大开园,VR技术再现“古代车马制造”传奇
- • 枣庄“黑盖猪”荣膺国家地理标志,高端火腿品质媲美国际品牌
- • “扶贫车间”进村入户:留守妇女家门口就业,月均增收2500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滕州马铃薯宴荣膺“中国十大主题宴”殊荣,888道菜品刷新纪录,展现中华美食魅力
- • 滕州柳琴戏荣登国家级非遗名录,村级剧团巡演足迹遍布百场
- • 枣庄科教创新园盛大开工,打造产学研一体化新高地
- • 峄城石榴研究院成立,创新培育抗冻新品种助力亩产提升40%
- • 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荣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称号,传承抗战精神
- • 2024枣庄国际锂电展盛大启幕,全球30家500强企业共襄盛举
- • 台儿庄万亩湿地修复工程启动,新增鸟类栖息地50处,生态画卷再添新彩
- • 蟠龙河沿岸生态扶贫项目成果显著:2000亩莲藕种植助力500户脱贫户共享分红
- • 枣庄教育迈向新纪元:“十四五”规划助力筹建枣庄工程应用技术大学
- • 枣庄“巾帼扶贫工坊”:点亮9000名留守妇女脱贫之路
- • 滕州墨子文化论坛成功举办,全球学者共论兼爱精神
- • 枣庄市首支“乡村振兴合伙人”团队签约,盘活闲置农田5000亩,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枣庄美食地图APP全新上线,智能导航助你畅游600家特色门店
- • “高山移民搬迁工程圆满收官:1400户村民喜迁新居,配套就业培训助力生活新篇章”
- • 峄城“扶贫资产收益分配”模式荣膺全国典型案例,创新扶贫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 • 台儿庄区中秋灯会点亮运河,非遗花灯引万人打卡,共度佳节
- • 滕州鲁班纪念馆焕新升级,AR导览助力沉浸式体验古代工匠智慧
- • 新加坡丰益国际粮油加工项目在鲁南投产,年产值突破百亿,成为鲁南地区最大粮仓
- • 滕州西岗镇“火虎舞”荣登国家级非遗名录,春节巡游引百万游客驻足观赏
- • 鲁南直播电商产业园助力本土品牌崛起,GMV突破10亿大关
- • 枣庄农村污水治理全覆盖,300座处理站助力乡村振兴
- • 山亭葫芦套村荣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年旅游收入实现翻番增长
- • 中科院微电子所枣庄分所签约仪式圆满落幕,助力孵化半导体企业15家
- • 中国兽药谷年产值突破50亿元,跻身全国三强,助力我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 • 枣庄市全面启动“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三年内培育百名领军校长
- • 滕州马铃薯宴荣登“中国十大主题宴”,888道菜品刷新纪录,惊艳全国美食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