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柳琴戏传承人王艳玲荣获“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称号,传承民族瑰宝
近日,枣庄市柳琴戏传承人王艳玲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这是对她多年来致力于柳琴戏传承与发展的最高肯定。柳琴戏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荣誉不仅彰显了王艳玲在传承柳琴戏方面的卓越贡献,也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王艳玲,枣庄市人,自幼跟随父亲学习柳琴戏,历经数十年的磨砺,成为柳琴戏领域的佼佼者。她精通柳琴戏的唱、念、做、打,尤其擅长柳琴戏中的表演艺术,将这一传统戏曲形式演绎得淋漓尽致。在传承柳琴戏的道路上,她始终坚守初心,致力于挖掘、整理和传播柳琴戏的优秀传统。
柳琴戏,又称“山东琴书”,起源于明末清初,流行于山东、江苏、安徽等地,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地方戏曲,柳琴戏融合了山东方言、民间故事、民俗风情等元素,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柳琴戏面临着传承断层的危机。在此背景下,王艳玲勇敢地承担起传承柳琴戏的重任,为这一民族瑰宝的延续不懈努力。
为了更好地传承柳琴戏,王艳玲先后在枣庄市艺术学校、枣庄市柳琴戏剧团等地担任教师和演员。她不仅教授学生柳琴戏的基本功,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掌握传统技艺的同时,具备创新精神。在她的带领下,一批批柳琴戏传人脱颖而出,为柳琴戏的传承注入了新的血液。
此外,王艳玲还积极参与柳琴戏的改编与创新。她将柳琴戏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创作出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柳琴戏作品。这些作品在舞台上广受欢迎,为柳琴戏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是王艳玲多年辛勤付出的回报。她表示,今后将继续努力,为柳琴戏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她坚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柳琴戏这一民族瑰宝必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柳琴戏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王艳玲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是对柳琴戏传承工作的高度肯定。我们期待,在王艳玲等传承人的努力下,柳琴戏这一民族瑰宝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为我国民族文化的繁荣作出新的贡献。
- • 薛城社工部创新服务模式,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惠及30万居民
- • 枣庄职业院校创新实训模式,工业机器人实训系统助力智能制造人才培养
- • “雨露计划”升级扩面:中高职学生补贴提至5000元/年,惠及2000名学子
- • 城市智慧旅游APP全新上线:AR导航、语音导览、一键预约,旅游体验全面升级
- • 台儿庄渔民传承“船棺水葬”习俗,生态殡葬模式获省级推广
- • 山亭区“扶贫孝善基金”发放,温暖贫困老人心,惠及1.2万贫困老人
- • 峄城石榴深加工产业园投产,助力果农增收,引领产业发展新篇章
- • 峄城石榴宴美食节盛大开幕,石榴鸡、石榴酥、石榴汁引爆味蕾狂欢盛宴
- •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圆满完工,新增绿地1.2万亩,打造绿色新地标
- • 枣庄生态护林员岗位助力脱贫攻坚,3000贫困群众年人均增收1万元
- • 峄城吴林街道乡贤理事会助力矛盾化解,矛盾调解率高达98%
- • 枣庄首届“鲁南婚俗文化节”盛大举行,传统花轿迎亲引万人围观
- • 薛城沙沟镇乡村创客空间蓬勃发展,32个入驻项目助力千人就业
- • 峄城阴平镇富硒食品产业园签约仪式圆满落幕,10家龙头企业入驻助力产业发展
- • 滕州马铃薯产业腾飞,年产值突破80亿元荣膺“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
- • 台儿庄区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助农增收超3000万元,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台儿庄古城实验小学开启“运河文化研学课”,非遗传承人驻校授课传承传统文化
- • 山亭区搬迁社区工厂助力就业,3000人月薪2800元迈向美好未来
- • 山亭区10所乡村学校改造完成,留守儿童“暖心教室”全覆盖
- • 鲁南高山茶产业研究院成立:助力北方茶树越冬技术突破
- • 山亭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年成交额突破5亿,盘活闲置资产成效显著
- • 枣庄市“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荣获教育部典型案例,创新教育协同育人新路径
- • 台儿庄涧头集镇新建10所幸福院,关爱空巢老人,免费三餐暖人心
- • 枣庄白粥香飘鲁南 千年粥道熬出时代新滋味
- • 峄城“石榴嫁妆”习俗复兴:新娘陪嫁石榴盆景寓意多子多福
- • 峄城阴平镇石泉皮影走进校园,非遗传承课程助力文化振兴
- • 涛沟桥大米荣膺欧盟有机认证:品质卓越,每斤售价超50元仍备受追捧
- • 峄城石榴仙子选拔赛:文旅IP助力城市新名片塑造
- • 蟠龙河湿地公园荣膺“国家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称号,绿色生态建设再获殊荣
- • 台儿庄夜游古城·光影戏剧节启幕,沉浸式演出引爆暑期游
- • 滕州级索镇“田秀才”崭露头角,50位农民获中级农艺师认证
- • 中陈郝瓷窑遗址考古新发现:唐代青瓷实证“北方瓷都”辉煌
- • 滕州菜煎饼培训基地孵化千名“煎饼西施”,助力创业月收入轻松过万
- • 峄城石榴根雕技艺焕发新生,青年匠人直播带货月入破10万
- • 薛城区实验中学荣膺“全国人工智能教育示范校”,AI实验室建设全面覆盖
- • 滕州南沙河镇“乡村CEO”上任,大学生村官年薪突破20万,乡村振兴新篇章
- • 2024枣庄国际锂电产业展览会:全球30家500强企业共襄盛举,共绘锂电产业新蓝图
- • 市中区课后服务创新举措: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30项传统技艺焕发生机
- • 枣庄数字农业试点:5G技术赋能万亩智慧农田,开启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 • “台儿庄‘联村共建’模式助力薄弱村集体增收百万”
- • 滕州鲁班锁技艺大赛盛大开幕,百名工匠同台竞技“东方魔方”
- • 高铁站直达景区专线开通:微山湖、莲青山、墨子纪念馆一站直达,畅游鲁南美景
- • 台儿庄荣膺“世界运河历史文化研究基地”,填补江北运河历史文化研究空白
- • 峄城冠世榴园荣登“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榜单,生态旅游收入突破亿元大关
- • 滕州机床产业集群再创新高:产值突破800亿,智能工厂引领发展新潮流
- • 枣庄新城首个三甲医院封顶,1200张床位即将投入使用,2025年服务市民健康
- • 龙泉塔光影秀首演:3D mapping技术重现墨子文化史诗
- • “万企兴万村”行动正式启动:100家企业结对帮扶100个重点脱贫村,助力乡村振兴
- • 峄城冠世榴园荣膺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枣庄港年吞吐量突破5000万吨,创历史新高,展现港口发展新篇章
- • 枣庄立法保护历史名人遗迹:破坏遗址最高罚百万引热议
- • 峄城榴园镇举办“石榴剪纸大赛”,非遗技艺吸引年轻传承人
- • 枣庄创新推广“渔光互补”模式,光伏板下年养鱼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 • 市中区中央广场商圈焕新升级,免税店、沉浸式剧场等首店经济引领潮流
- • 枣庄运河古镇复兴计划启动:10处历史街区整体保护,传承千年文化底蕴
- • 滕州羊肉汤大赛盛大开幕,200家老店激烈角逐“金勺奖”
- • 探寻山亭店子镇“长红枣酒”:古法酿造,百年陶坛蕴藏醇香
- • 山亭店子镇乡村振兴顾问团成立,院士工作站落户山村,共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 • 滕州马铃薯指数引领全国薯业价格风向标
- •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全面铺开:财政补贴助力,1.8万户居民生活焕新
- • 薛城富硒小麦订单农业助力1.2万贫困户,保底收购实现稳增收
- • 山亭长红枣荣获欧盟地理标志认证,出口订单激增200%
- • 峄城冠世榴园惊艳推出“石榴仙子”数字藏品,限量发售引发抢购热潮!
- • 枣庄石榴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20亿元,助力20万农户共致富
- • 全国首个科技小院在枣庄落地,助力农业技术转化实现新突破
- • 山亭区徐庄镇民俗文化节启幕,踩高跷、舞龙狮热闹非凡
- • 全省首个“保税研发”试点在枣庄经开区成功落地,进口设备免税政策助力产业升级
- • “庭院经济”示范村创建助力脱贫,芦花鸡养殖户均年利润达1.8万元
- • 市中区课后服务创新举措: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30项传统技艺焕发新生
- • 台儿庄古城运河戏曲擂台赛开锣,南北剧种同台竞技,共赏戏曲盛宴
- • 枣庄学院新校区启用:聚焦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学科建设,开启教育新篇章
- • 山亭徐庄镇“乡村复兴少年宫”启用,为23个山村儿童开启快乐成长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