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经验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创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我国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枣庄市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典范,其创新模式得到了国务院的通报表扬,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在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枣庄市紧紧围绕“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的目标,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创新扶贫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枣庄市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一、创新扶贫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枣庄市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扶贫模式,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扶贫格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枣庄市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特色种植、养殖等产业,如红枣、苹果、核桃等,提高贫困群众的收入水平。
2. 强化就业扶贫。枣庄市通过开展技能培训、搭建就业平台等方式,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就业,增加收入。
3. 实施教育扶贫。枣庄市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确保贫困家庭子女不因贫失学、因学返贫。
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枣庄市加大投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保障。
二、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基础上,枣庄市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具体措施如下:
1. 优化产业结构。枣庄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2.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枣庄市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3.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枣庄市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增加农民收入。
4.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枣庄市积极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农民素质,培育文明乡风。
5. 保障农村民生。枣庄市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枣庄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经验得到了国务院的通报表扬,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借鉴。在今后的工作中,枣庄市将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 • 枣庄辣子鸡,用石榴木炭“烤”出了非遗新滋味
- • 山亭生态经济试验区获批,林果碳汇交易额突破亿元大关
- • 枣庄辣子鸡的炭火秘密,藏在20万亩石榴园里
- • 峄城吴林街道乡贤理事会助力矛盾化解,调解纠纷成效显著
- • 峄城冠世榴园祭花神大典:汉服少女簪花巡游引国风热潮
- • 慢性病用药专项补贴政策升级:医保外药品报销比例提升至80%
- • 奚仲造车技艺:传承千年匠心,荣登人类非遗预备名录
- • 枣庄获批全省工业母机“1131”突破工程核心承载区,引领区域工业高质量发展
- • 《枣庄市美食产业发展规划》发布,2025年目标产值300亿,打造鲁南美食新地标
- • 枣庄辣子鸡预制菜进军北上广商超,年销售额突破8亿元,引领美食新风尚
- • 滕州马铃薯全粉生产线投产,年产能5万吨,助力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 • 枣庄辣子鸡的“非遗密码”:灶台边的烟火与石榴炭的微光
- • 枣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推广,15万亩实现“一季双收”
- • 枣庄正式加入淮海经济区文旅联盟,携手共推跨省旅游线路新篇章
- • 山亭徐庄镇蓝印花布牵手国际品牌,惊艳亮相米兰时装周T台
- • 荀子文化园荣膺省级社科基地,倾力打造《劝学》主题实景话剧,传承荀子文化精髓
- • 枣庄锂电产业集群再迎百亿级项目,中航锂电携手宁德时代共谋发展新篇章
- • 《枣庄运河文化读本》编纂完成,即将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
- • 枣庄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 • 台儿庄运河经济开发区盛大揭牌,新能源船舶制造项目签约30亿元,推动区域绿色发展
- • 运河·榴园·红荷三日游:穿越历史与现代的浪漫之旅
- • 枣庄“贫困村教师周转房”项目助力200所乡村学校发展
- • 枣庄首条非遗主题旅游专线盛大开通,串联12处文化地标,畅游历史与现代交融之旅
- • 枣庄首届农产品直播大赛圆满落幕,单日成交额突破5000万元
- • 峄城阴平社火:数字化保护与VR技术再现百年踩街盛况
- •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为枣庄注入活力,水资源利用率提升30%
- • 薛城菜煎饼文化节再创辉煌,千人同烙十层巨型煎饼挑战世界纪录
- • 枣庄微山湖咸鸭蛋年销1亿枚,电商直播助力渔民增收翻番
- • 枣庄市评选“十大最美田园综合体”,最高奖励500万元,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台儿庄古城元宇宙体验馆开建,腾讯、字节跳动联合注资,开启沉浸式文化体验新纪元
- • 峄城石榴蜜进军跨境电商,欧美订单激增300%,助力乡村振兴
- • 徐庄镇梅花山徒步之旅:10公里山野步道,春赏梅花秋看红叶
- • 峄城石榴文化节签约跨境电商项目,助力出口额同比增长150%
- • 山亭区搬迁社区工厂助力就业,3000人月薪2800元迈向美好未来
- • 薛城周营镇焕发新活力,打造“红色民俗小镇”年接待研学团队超10万
- • 正威集团投资150亿,枣庄铜基新材料基地奠基,助力中国新材料产业腾飞
- • 枣庄市首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盛大开幕,12个赛项助力新兴产业人才培养
- • 峄城吴林街道“乡贤调解室”成为化解矛盾的高效平台
- • 峄城石榴产业学院成立,200名深加工技术人才定向培养助力产业发展
- • 胖虎科技打破行业壁垒,全国首单二手奢侈品出口业务圆满完成
- • 枣庄教育发展基金成立,首期募集1.2亿元助力校园建设
- • 大运河沿线危房改造圆满落幕:482户居民喜迁明清风格新居
- • 奚仲车文化主题公园试运营:开启沉浸式体验夏商马车制造全流程之旅
- • 《枣庄通史》编纂启动:系统梳理三千年城市脉络,传承历史文脉
- • 市中区服务业营收突破55亿元,总量稳居全市第一,展现强劲发展势头
- • 《台儿庄大战英雄漫画出版:中日韩三国画家联合创作,铭记历史,传承精神》
- • 枣庄市委召开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会 明确三年内培育1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 • 山亭火樱桃冰淇淋席卷罗森便利店,首发当日售罄10万支,夏日清凉新宠诞生!
- • 枣庄大学城规划获批:鲁南高等教育集聚示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 • “运河支队”后人慷慨捐赠百件抗战文物,助力地方红色档案馆藏丰富
- • 山亭冯卯豆腐宴:齐鲁乡土名吃的魅力与石磨豆浆的醇香
- • 台儿庄万亩荷塘经济示范区助力3000户农户增收,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墨子湖科创城签约30家高新技术企业,聚焦精密机床与新能源材料领域创新突破
- • 东湖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圆满完成:告别“雨季看海”历史,迈向绿色环保新篇章
- • 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创新体验,沉浸式红色剧本杀受热捧,游客突破50万人次
- • 老街巷文化漫步路线发布:从中兴公司旧址到百年茶馆,寻味城市记忆
- • 薛城区“智慧课堂”试点成效显著,中小学平板教学覆盖率达90%
- • 滕州市美术馆盛大开展“当代水墨名家邀请展”,百幅佳作彰显文化底蕴
- • 山亭生态补偿机制全省推广,绿水青山变现超5亿元
- • “长者食堂”:关爱贫困老人,温暖传递每一餐
- • 薛城“菜煎饼文化节”盛大开幕,万人挑战“十层煎饼塔”创纪录
- • 枣庄辣子鸡预制菜生产线投产,年产值预计超5亿元,引领鲁南美食产业新潮流
- • 峄城匡衡小学《国学经典诵读课程》荣获教育部优秀案例殊荣
- • 枣庄“乡村CEO”计划助力乡村振兴,引进50名管理人才驻村
- • 山亭区打造全省最大食用菌智慧工厂,日产鲜菇30吨直供长三角
- • 台儿庄运河号子入选非遗,老船工带徒传承百年技艺
- • 山亭长红枣荣膺欧盟地理标志认证,出口订单激增180%
- • 滕州城乡融合试验区建成,30万农民变“家门口产业工人”
- •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枣庄段盛大开园:30处明清遗址重现昔日辉煌
- • 薛城双语学校引入国际IB课程,鲁南首个K12国际化学校正式落地
- • 冯卯镇乡村音乐节盛大开唱:田园舞台邂逅星空露营,周末自驾游首选之地
- • 《枣庄非遗图谱》编纂完成,全面展示枣庄8大类152项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