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回门宴九大碗’礼俗入选市级非遗,百年菜单传承不衰”
在历史悠久的市中区,一项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礼俗——“回门宴九大碗”,因其独特的饮食文化价值,近日成功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传统宴席不仅体现了市中区人民的生活智慧和传统习俗,更见证了百年来的家族传承与变迁。
回门宴,又称“迎亲宴”,是市中区婚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婚礼举行后的第三天,新郎携新娘回到娘家,举行一场盛大的回门宴,以示对娘家的尊重和感激。而“回门宴九大碗”则是这场宴席中的重头戏。
“回门宴九大碗”的菜单历经百年,始终未变,其独特之处在于九道菜品,每一道都富含寓意,代表着美好的祝愿。这九大碗分别是:红烧肉、清炖鸡、清蒸鱼、糖醋排骨、炒豆腐、炒时蔬、凉拌黄瓜、凉拌木耳和汤。每一道菜品都经过精心烹制,色香味俱佳,令人回味无穷。
红烧肉象征着生活的红红火火,清炖鸡代表着夫妻恩爱,清蒸鱼寓意着年年有余,糖醋排骨则寓意着生活甜甜蜜蜜。炒豆腐和炒时蔬代表着家庭的和睦,凉拌黄瓜和凉拌木耳则寓意着健康长寿。这些菜品不仅美味可口,更承载着市中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回门宴九大碗”的制作技艺代代相传,每一道菜品都凝聚着家族成员的心血和智慧。据传,这一传统宴席的菜单起源于清朝末年,由一位名叫张老先生的厨师所创。张老先生在市中区享有盛名,他制作的“回门宴九大碗”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在张老先生离世后,他的后代继承了这一技艺,并将其发扬光大。
如今,“回门宴九大碗”已成为市中区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为了让这一传统礼俗得以传承,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制作宣传资料、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这一独特的饮食文化。
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对“回门宴九大碗”的肯定,更是对市中区传统习俗的传承和发扬。在新时代背景下,这一传统礼俗将继续焕发新的活力,成为市中区人民团结、和谐、发展的精神纽带。
总之,“回门宴九大碗”这一传统礼俗,以其独特的饮食文化价值,成功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这一百年菜单能够继续传承下去,为市中区人民的生活增添更多的美好与温馨。
- • 薛城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鲁南金融中心雏形初现
- • 峄城阴平镇万亩生态小麦示范田建成,亩产创1300斤新高,助力乡村振兴
- • 枣庄市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夏粮收购效率提升40%
- • 滕州实施马铃薯种薯免费发放,助力农民亩产增收35%
- • 高铁旅游优惠套餐全新发布:凭车票畅游景区半价、酒店折扣、免费接驳
- • 山亭葫芦套乡村旅游季火爆,单日客流突破5万人!
- • 《台儿庄大战主题剪纸长卷巡展盛大启动,66米长卷铭记千名英烈不朽功勋》
- • 峄城百寿碗定制工坊盛大开业,子女定制纯金寿碗传承孝道之美
- • 墨子故里荣膺“全国研学基地”称号:年接待学生超50万人次,传承千年智慧
- • 葫芦套村悬崖玻璃栈道开放:鲁南第一高山古村落美景尽收眼底
- • 滕州鲁班纪念馆焕新升级,AR导览助力沉浸式体验古代工匠智慧
- • 枣庄国际陆港新航线助力中欧贸易,年货运量激增65%
- • 山亭区建成12所“寄宿制小学”,为留守儿童筑起温馨港湾
- • 滕州试点“双减”监测平台,校外培训机构动态监管全覆盖
- • 枣庄红色歌谣数字化工程启动:抢救整理革命年代珍贵音像,传承红色基因
- • 峄城古邵镇“运河糟鱼”直播带货破亿,老作坊扩建现代化生产线,传承与创新共舞
- • 薛城沙沟镇“乡村创客空间”孵化32个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就业1200人
- • 白内障复明工程全覆盖:800名脱贫患者免费享受光明手术
- • RCEP区域合作中心正式启用,签约日韩半导体项目15个,共筑亚洲半导体产业新格局
- • 山亭区乡村教师李华荣膺“全国最美教师”,28年坚守山区教育一线
- • 全市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实现显著增长
- • 枣庄“乡村公益岗”助力贫困群众1.8万人稳定脱贫
- • 台儿庄设立2亿元乡村振兴人才专项基金,助力乡村人才振兴新篇章
- • 薛城临城实验中学全面推行“走班制”,学生自选课程比例达40%
- • 薛城邹坞镇红色研学基地:年接待学生团队达8万人次,营收突破千万大关
- • 全省首个“标准地+承诺制”改革试点在枣庄成功落地,项目开工周期缩短60%
- • 薛城邹坞煤化工产业园成功转型,年产20万吨可降解塑料项目助力绿色发展
- • 全市村级数字服务站建设全面完成,政务服务迈向“一网通办”
- • 枣庄乡村垃圾分类新篇章:覆盖率超90%,资源化率达85%
- • 市中区实验小学科创团队勇夺世界机器人大赛金奖,闪耀国际舞台
- • 台儿庄运河号子:国家级非遗传承百年技艺,老船工带徒续写历史华章
- • 市中区齐村砂陶复刻战国酒器,古法柴窑烧制技艺惊艳亮相央视
- • 微山湖红荷湿地荣膺国家5A级景区大奖:年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生态旅游再创新高
- • 山亭店子镇乡村振兴顾问团成立,院士工作站落户山村,共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 • 枣庄辣子鸡烹饪技艺荣登省级非遗名录,百名厨师齐聚一堂角逐“辣王”
- • 薛城邹坞镇“红色研学游”火爆,年接待学生团超5万人次,传承红色基因助力青少年成长
- • 峄城石榴深加工产业园投产,石榴汁、石榴酒出口订单激增200%,助力乡村振兴
- • “滕州墨子文化国际论坛盛大开幕,中日韩学者共议和平思想当代价值”
- • 庭院经济示范村创建显成效:脱贫户养殖芦花鸡,户均年利润达1.8万元
- • 蟠龙河沿岸生态扶贫项目成效显著:2000亩莲藕种植助力500户脱贫户共享分红喜悦
- • 运河灯会点亮中秋夜:万盏花灯映水街,汉服打卡赢千元奖金
- • 枣庄生物医药产业园二期盛大启动,恒瑞医药等10家药企签订研发中心协议
- • 枣庄黑山羊扶贫养殖计划助力8000户家庭增收,户均增收4000元
- • 蟠龙河生态廊道建成开放:新增湿地公园、滨水马拉松赛道20公里,打造城市绿色新名片
- • 《滕州洛房泥塑:首部纪录片登陆央视频,三代匠人守艺故事感动人心》
- • 东湖公园灯光艺术节盛况空前:3000架无人机编队表演,刷新武汉城市夜景!
- • 峄城阴平毛笔:非遗传承,年产百万支,书法界的新宠
- • 探寻山亭店子镇“长红枣酒”:古法酿造,百年陶坛藏珍酿
- • 大运河文化节盛大开幕:非遗展演、古装巡游、运河美食一条街限时开放
- • 峄城碳汇交易中心成立:10万亩石榴林助力年吸收二氧化碳20万吨
- • 滕州马铃薯种薯繁育中心投产,亩产提升20%,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 • 枣庄市教育局荣获“全国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称号,引领教育信息化发展新篇章
- • 峄城阴平镇石泉皮影走进校园,非遗传承课程助力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 • 山亭北庄门笺剪纸艺术绽放国际舞台,年出口作品突破万幅
- • 峄城石榴园荣登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传承千年石榴文化
- • 滕州洛房泥塑传承人李广福荣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传统技艺再放光彩
- • “万企兴万村”行动正式启动:100家企业结对帮扶100个重点脱贫村,助力乡村振兴
- • 滕州马铃薯宴荣膺“中国十大主题宴”殊荣,888道菜品刷新纪录,展现中华美食魅力
- • 社区“一老一小”服务中心正式启用:托育+日间照料,服务超8000家庭
- • 峄城阴平镇万亩富硒小麦迎来丰收,每斤溢价0.5元助力农民增收
- • 枣庄田间课堂开课,10万农民学习数字农业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 • 枣庄迈向“中国北方锂电之都”:宁德时代配套企业集群签约落地,百亿项目再添助力
- • 枣庄万亩石榴园丰收季,精彩纷呈“石榴+”主题文旅活动
- • 枣庄辣子鸡烹饪技艺荣登省级非遗名录,百名厨师同台竞技争“辣王”
- • 枣庄市首支“乡村振兴合伙人”团队签约,盘活闲置农田5000亩,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社区居家养老一键呼叫全覆盖:独居老人配发智能手环,应急响应5分钟到位”
- • 台儿庄运河文化创意产业联盟成立,年产值突破8亿元,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薛城周营镇红色民俗村焕发活力,年接待研学团队超5万人次
- • 市中区课后服务创新举措: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30项传统技艺焕发生机
- • 峄城石榴合作社分红超2.5亿,助力果农共富路
- • 枣庄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提速,惠及10万居民,共建美好家园
- • “冠世榴园旅游扶贫带”助力乡村振兴:农家乐、采摘园带动周边7村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