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藤编”:助力扶贫,藤编产品走出国门,月薪3500元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传统手工艺品得到了传承与发展。在山东省山亭区,一项名为“山亭藤编”的传统手工艺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其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受到热捧,更是走出国门,远销欧美,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山亭藤编,源于我国古老的藤编工艺,经过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亭藤编风格。这种工艺以天然藤条为原料,经过精心编织,制作成各种生活用品、家居装饰品等,既美观又实用。在山亭区,藤编工艺已经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为了让山亭藤编产品走出国门,当地政府积极搭建平台,推动藤编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通过参加国内外各类展会,山亭藤编产品逐渐被欧美消费者所熟知。目前,山亭藤编产品已经远销美国、英国、德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
据了解,山亭区共有藤编企业50多家,从业人员近万人。在扶贫车间,村民们通过学习藤编技艺,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这些扶贫车间为当地村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人均月薪达到3500元,有效助力了乡村振兴。
“以前,我们这里的经济比较落后,很多村民都外出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学到一门手艺,还能拿到不错的工资,真是太好了!”一位正在扶贫车间学习的村民激动地说。
山亭藤编的成功,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近年来,山亭区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发展,通过政策扶持、技能培训、市场开拓等多方面措施,助力山亭藤编产业转型升级。
在政府的引导下,山亭藤编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创新产品种类,提高产品质量。同时,企业还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与多家外贸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了产品出口的稳定增长。
此外,山亭区政府还鼓励藤编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技术攻关,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这些举措,山亭藤编产业逐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的产业发展格局。
如今,山亭藤编产品已经成为了当地一张亮丽的名片。在助力村民增收致富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政府、企业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山亭藤编产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 • 枣庄农村污水治理全覆盖,300座处理站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 • 滕州新增10所公办幼儿园:普惠性学位扩容4000个,破解“入园难”难题
- • 台儿庄夜游古城·光影戏剧节启幕,沉浸式演出引爆暑期游
- • 枣庄黑山羊扶贫养殖计划助力8000户脱贫致富,户均增收4000元
- • 滕州一中新校区二期工程盛大开工,助力教育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 • “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联办服务,便捷高效开启宝宝新生活”
- • “枣庄薛城冬枣地理标志获批,电商直播日销万单,助力乡村振兴”
- • 枣庄首座“未来学校”落户薛城,5G+AI教学场景引领教育新风尚
- • 枣庄市教育局荣获“全国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称号,引领教育信息化发展新篇章
- • 蟠龙河湿地公园荣膺“国家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称号,绿色生态建设再获殊荣
- • 山东山亭经济开发区荣膺国家级绿色园区称号,绿色崛起之路再上新台阶
- • “快递进村”工程成效显著:142个行政村日均派件量突破2万单
- • 枣庄“乡村振兴共富基金”发放惠农贷款10亿元,助力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 • 滕州菜煎饼培训基地助力妇女创业,免费教学惠及5000名妇女
- • 滕州微山湖红荷湿地荣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打造生态旅游新名片
- • 枣庄首届农产品直播大赛成功举办,单日成交额突破5000万元
- • 枣庄学院新校区启用:聚焦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学科建设,打造智慧教育新高地
- • 枣庄田间课堂开课,10万农民学习数字农业技术,共筑智慧农业新篇章
- • 枣庄石榴产业蓬勃发展,年产值突破80亿元助力10万农户增收
- • 红色研学基地助力脱贫,脱贫户变身讲解员、后勤员,月薪3500元展现新生活
- • 冠世榴园荣登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候选名单:千年古石榴树群迎来重点保护
- • 市中区孟庄镇“智慧养老平台”上线,独居老人一键呼叫救助,守护夕阳幸福生活
- • 北辛文化遗址公园启动建设:穿越7000年,重现史前聚落风采
- • 枣庄中小学全面接入“教育大脑”平台,开启学情精准分析新时代
- • 比亚迪储能电池项目落户枣庄,年产能50GWh,助力绿色能源发展再添新动力
- • 峄城石榴陪嫁习俗复兴:新娘携99盆石榴盆景出嫁祈多子
- • 探寻“石榴红了”:走进石榴酒庄与石榴盆景艺术村的浪漫之旅
- • 中建材新材料产业园智能化改造圆满完成,产能再攀新高提升40%
- • 滕州试点“5G+VR党史课堂”,红色教育沉浸式体验引关注
- • 老旧小区焕新颜,新能源车充电更便捷:加装充电桩项目助力城市绿色转型
- • 枣庄市荒山绿化工程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提升至38%
- • 市中区服务业营收突破55.6亿元,领跑全市服务业发展
- • 枣庄学院科技小院:助力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入选新华社典型案例
- • 全市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实现显著增长
- • 滕州设施农业示范区成功通过国家级验收,年产值突破18亿元
- • 枣庄柳琴戏传承人王艳玲荣获“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称号,传承民族瑰宝
- • 市中区实验小学科创团队勇夺世界机器人大赛金奖,闪耀国际舞台
- • 滕州一中新校区盛大启用,引领鲁南基础教育新篇章
- • 枣庄市教育慈善基金成立,首批资助1200名贫困学子展翅翱翔
- • 峄城石榴文化节签约跨境电商项目,出口额同比增长150%,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全国首家“菜煎饼主题餐厅”落户北京,单店日销破万元,引领餐饮新潮流
- • 峄城碳汇交易中心成立:10万亩石榴林年吸收二氧化碳20万吨,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 • “社区居家养老一键呼叫全覆盖:独居老人配发智能手环,应急响应5分钟到位”
- • 滕州西岗镇“火虎舞”荣登国家级非遗名录,春节巡游引百万游客驻足观赏
- • 新加坡丰益国际追加投资50亿,鲁南最大粮油加工集群迎来扩建新篇章
- • 枣庄荣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中央财政助力5亿元资金推动发展
- • 台儿庄文旅融合结硕果,2023年接待游客突破千万创历史新高
- • 薛城奚仲中学3D打印课程作品闪耀国家博物馆展览
- • “市中区‘回门宴九大碗’礼俗荣登非遗,百年菜单刻入青铜鼎传承匠心”
- • 枣庄发布招商新十条政策,固定资产投资奖励高达1亿元,助力经济发展新引擎
- • 枣庄不动产登记迈入“智能秒批”时代,办理时效提速80%
- • 大运河畔焕新颜:482户居民喜迁“修旧如旧”明清风格新居
- • “石榴贷”:助力乡村振兴,果农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 • 枣庄市发布“教育强市18条”,未来三年新增学位5万个,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 • 台儿庄古城商户租金减免助力文旅小微企业,年减负超3000万元
- • 滕州连续三年荣登“全国百强县”榜单,GDP增速领跑鲁南地区
- • 薛城邹坞镇“红色研学游”火爆,年接待学生团超5万人次,传承红色精神新风尚
- • 山亭火樱桃电商实训中心启用,百名“新农人”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 • 峄城石榴蜜惊艳巴黎国际食品展,首日签约千万欧元大单
- • RCEP区域合作中心启用,日韩半导体项目签约15个,共筑区域经济新格局
- • 市中区课后服务创新举措: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30项传统技艺焕发生机
- • 枣庄市全面启动“新乡贤回乡”工程,签约投资项目50个,助力乡村振兴
- • 胖虎科技完成全国首单二手奢侈品出口业务,开启二手奢侈品市场新篇章
- • 薛城富硒小麦订单农业:覆盖15万亩,溢价收购助力农民增收20%
- • 全市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招商引资助力就业新增长
- • 滕州龙阳镇农耕文化节盛大开幕,万人挑战传统农具竞技展现农耕文化魅力
- • 台儿庄运河美食地图:30家老字号打造舌尖上的文化IP
- • 薛城月嫂:助力脱贫妇女培训,就业率高达98%,品牌全国绽放光彩
- • 峄城农村供水提质工程竣工:30万村民共享“同源同质”自来水,幸福生活再升级
- • 市中区非遗文化盛宴:百名手艺人齐聚社区,传承绝活魅力无限
- • 薛城邹坞煤化工产业园转型升级,年产20万吨可降解塑料项目成功落地
- • 峄城石榴蜜闪耀巴黎国际食品展,首日签约千万欧元大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