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手造”非遗集市盛大开市:石板房村落里的藤编艺术与土陶制作之旅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山亭手造”非遗集市在石板房村落盛大开市,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手工艺爱好者前来体验。此次集市以“体验石板房村落藤编、土陶制作”为主题,旨在传承和弘扬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些传统手工艺。
清晨的阳光洒在古老的石板路上,映照出一片金黄。集市现场热闹非凡,摊位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琳琅满目。游客们穿梭在石板房村落间,感受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在集市的一个角落,一位年迈的藤编艺人正在专注地编织着。他手法娴熟,将一根根藤条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图案。游客们围坐在他身边,好奇地询问制作过程。艺人耐心地讲解,并现场演示了藤编技艺。大家纷纷感叹,这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不远处,一位土陶师傅正在制作陶器。他手法纯熟,将一团泥巴在手中揉捏、塑形,最终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土陶作品。游客们被他的技艺所折服,纷纷上前请教。师傅热情地为大家讲解土陶制作的历史和技巧,并邀请大家亲手体验。
在此次非遗集市上,除了藤编和土陶制作,还有许多其他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刺绣、木雕、竹编等,每一项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游客们纷纷驻足欣赏,感受着这些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此外,集市上还设有特色美食区,各种地方小吃琳琅满目。游客们品尝着美食,感受着石板房村落的独特风情。现场还有民间艺术表演,如舞狮、舞龙、杂技等,为集市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气氛。
“山亭手造”非遗集市不仅是一次手工艺品的展示,更是一次文化的交流与传承。通过此次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据悉,此次非遗集市将持续举办,旨在让更多人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中来。主办方表示,今后还将举办更多类似的活动,让非遗文化在石板房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这个充满历史底蕴的石板房村落,游客们不仅能够欣赏到精美的手工艺品,还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此次“山亭手造”非遗集市的成功举办,为传承和弘扬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积极贡献。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多传统手工艺能够在石板房村落绽放光彩。
- • 枣庄零碳园区标准全省首发,入驻企业共享碳排放配额新机遇
- • 枣庄柳琴戏绽放校园,入选“国家非遗进校园”示范项目,百校开课助力传承
- • 台儿庄区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助农增收超3000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滕州龙阳镇农耕文化节盛大开幕,万人同场竞技传统农具
- • 峄城石榴仙子选拔赛:文旅IP助力城市新名片塑造
- • 市中区齐村砂陶复刻战国酒器,古法柴窑烧制技艺惊艳央视舞台
- • 枣庄医保“一卡通行”全覆盖:6区市定点机构异地结算无障碍
- • 枣庄柳琴戏《运河号子》荣获中国非遗曲艺周金奖,传承与创新再结硕果
- • 台儿庄文旅融合示范区引资80亿,运河光影秀项目签约,共绘运河新篇章
- • 峄城石榴宴创新108道菜品,石榴酥、石榴鸡成爆款,美食盛宴惊艳四座!
- • 枣庄非遗美食夜市点亮夜经济,百个摊位月均收入破万
- • 台儿庄文旅融合再创佳绩,2023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文旅收入再攀高峰
- • 峄城阴平镇万亩生态小麦示范田建成,亩产创1300斤新高,助力乡村振兴
- • 山亭北庄镇点亮绿色未来:安装3000盏太阳能路灯年节省电费150万元
- • 枣庄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提速,10万居民生活焕然一新
- • 《枣庄市锂电产业发展促进条例》正式实施,全国首部锂电产业专项法规引领行业发展新篇章
- • “石榴红了”主题游线盛大开通:探寻石榴酒庄、盆景艺术村、石榴文化馆的醉美风情
- • 台儿庄荷叶茶荣获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订单量激增300%!
- • 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创新举措,沉浸式红色剧本杀受热捧,游客突破50万人次
- • 滕州设施农业示范区成功通过国家级验收,年产值突破18亿元
- • “雨露计划”升级扩面:中高职学生补贴提至5000元/年,惠及2000名学子
- • 台儿庄古城再创辉煌: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营收再创新高
- • 吉利极电电池回收利用项目落户枣庄,年处理能力达10万吨,助力绿色循环经济
- • 智能制造产业园迎来工业机器人项目,20个创新项目落户助力产业升级
- • 石榴深加工产业链扶贫助力,5000户果农入股合作社,年分红超3000万元
- • 枣庄携手华为打造“数字农业云平台”,30万亩农田迈向精准化管理新时代
- • 鲁班工匠学院揭牌仪式圆满举行:校企联合,共育智能制造复合人才
- • 中日(枣庄)氢能产业论坛签约项目,年制氢规模剑指万吨级,共绘氢能发展新蓝图
- • 枣庄防返贫监测平台升级,AI预警与网格员联动,帮扶响应速度提升至24小时
- • 薛城菜煎饼文化节盛大开幕,万人挑战“十层煎饼塔”创纪录
- • 山亭冯卯镇“火樱桃开园祭”举行,果农敬山神祈丰收
- • 枣庄国际陆港新开通中欧班列线路,年货运量实现65%的显著增长
- • 峄城坛山街道“法律明白人”全覆盖,普法短视频团队助力法治乡村建设
- • 台儿庄古城五一单日客流突破15万,创历史新高,展现旅游魅力
- • 薛城奚仲故里盛大举办“车祖祭祀大典”,百辆古车模型巡游再现历史辉煌
- • 奚仲汽车文化节盛大开幕:老爷车展览与卡丁车赛道,潮玩青年聚集地
- • “扶贫车间”助力乡村振兴:留守妇女家门口就业,月均增收2500元
- • “阴平镇乡村慢生活节:入住石头房民宿,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
- • 枣庄学院科技小院:助力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入选新华社典型案例
- • 峄城非遗手作工坊开放:体验传统技艺,亲手制作石榴主题柳编、泥塑
- • 枣庄五区一市共襄盛举,百项非遗盛宴精彩亮相民俗文化博览会
- • RCEP区域合作中心正式启用,日韩半导体项目签约15个,共筑区域经济新篇章
- • 台儿庄万亩湿地修复工程启动,新增鸟类栖息地50处,生态画卷再添新篇
- • 市中区社区艺术墙改造完成,市民共绘“枣庄十二时辰”,文化魅力焕然一新
- • 铁道游击队纪念园焕新升级,沉浸式情景剧《夜袭洋行》每周精彩上演
- • 峄城石榴合作社分红创纪录,年分红超2.5亿元,助力果农共享丰收喜悦
- • 枣庄科教创新园盛大开工,高校研究院集群助力区域发展新篇章
- • 枣庄学院与欣旺达携手共建新能源产业研究院,共谋产业发展新篇章
- • 墨子故里再掀“兼爱”热:滕州举办全球墨子文化论坛,20国学者共议和平理念
- • 枣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连续6个月领跑鲁南,经济活力持续释放
- • 台儿庄运河书香节盛大启动,百场读书会助力全民阅读新风尚
- • 枣庄职业学院荣膺省级“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 • 薛城沙沟受灯民俗重启,元宵节点亮千米灯阵,传统魅力焕新光彩
- • 峄城石榴陪嫁习俗复兴:新娘携99盆石榴盆景出嫁祈多子
- • 峄城石榴深加工产业园投产,石榴汁、石榴酒畅销全球30国,引领健康饮品新潮流
- • 山亭区与山东农业大学共建乡村振兴博士工作站,共谱农业发展新篇章
- • 枣庄再创辉煌:入选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喜获中央财政补助3亿元
- • 滕州马铃薯种薯免费发放5万亩,亩产增收30%,助力农民脱贫致富
- • 台儿庄运河全鱼宴申遗成功,12道古法烹鱼技艺现场展演,传承中华美食文化
- • 峄城石榴智慧种植系统上线,AI精准管理助力亩产提升30%
- • 峄城石榴全产业链产值突破80亿,助力15万果农共奔富裕路
- • 市中区大力推进“非遗进课堂”,打造23所传统文化特色学校
- • 薛城现代服务业崛起,鲁南金融中心雏形显现
- • 滕州马铃薯种植扶贫项目助力脱贫,惠及1.5万户农户,户均增收8000元
- • 枣庄学院新校区启用:聚焦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学科建设,打造智慧教育新高地
- • 滕州智慧农业云仓启用,农产品冷链物流24小时直达京津冀,助力乡村振兴
- • 枣庄市发布“教育强市18条”,未来三年新增学位5万个,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 • 市中区服务业营收突破55亿元,总量稳居全市第一,彰显区域经济新活力
- • 台儿庄运河农场稻田艺术节盛大启幕,游客沉浸农耕文化体验之旅
- • 枣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推广,15万亩实现“一季双收”
- • 枣庄锂电产业崛起:资源型城市华丽蝶变“北方锂电之都”
- • 北辛文化遗址公园启动建设:穿越7000年,重现史前聚落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