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经验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创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我国各地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上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山东省枣庄市凭借其独特的创新模式和扎实的工作,成功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获得了国务院的通报表扬。这一荣誉不仅是对枣庄市工作的肯定,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的城市。在脱贫攻坚战中,枣庄市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创新扶贫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枣庄市又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一、创新扶贫模式,实现精准脱贫
枣庄市在脱贫攻坚战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不同贫困群体,创新扶贫模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枣庄市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特色种植、养殖等产业,提高收入水平。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条件。枣庄市加大投入,改善贫困地区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 强化技能培训,提高贫困群众就业能力。枣庄市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群众的就业技能,助力他们实现稳定就业。
4.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贫困群众基本生活。枣庄市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贫困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二、探索乡村振兴,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
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基础上,枣庄市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规划引领,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枣庄市编制乡村振兴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推动农业、文化、旅游、教育等产业融合发展。
2. 优化乡村治理,提升乡村文明程度。枣庄市加强乡村治理,提升乡村文明程度,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3. 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枣庄市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提高乡村生态环境质量。
4.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壮大乡村人才队伍。枣庄市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枣庄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经验的成功实践,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借鉴。在今后的工作中,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借鉴枣庄市的成功经验,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融合,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 • 台儿庄区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助力农业发展,助农增收超3000万元
- • 滕州界河镇马铃薯宴荣登省级非遗名录,年接待游客15万,传承与创新共谱美食新篇章
- • 薛城西集羊汤标准化生产启动,全国连锁门店突破300家,传承美味迈向新篇章
- • 薛城“菜煎饼文化节”盛大开幕,万人挑战“十层煎饼塔”创世界纪录
- • 峄城碳汇交易试点启动:10万亩石榴园开启“卖空气”增收新篇章
- • 枣庄扶贫驿站助力行政村全覆盖,日均服务贫困群众达5000人次
- • 枣庄新城首个三甲医院封顶,1200张床位即将投入使用,2025年服务市民健康
- • 山亭冯卯镇火樱桃开园祭:果农敬山神祈丰收,共迎丰收年
- •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携手俄罗斯高校,共建国际合作实验班,共育国际化人才
- • 滕州菜煎饼百年老店荣耀登陆央视,单日销量破5万份创纪录
- • 枣庄综合保税区成功通过国家验收,年进出口额目标迈向百亿大关
- •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携手30所高校共建“红色文化实践基地”,传承红色基因
- • 市中区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上线,助力300家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 • 滕州公办幼儿园新增10所,普惠性学位扩容4000个,破解“入园难”难题
- • 台儿庄运河文旅产业带引资180亿,华侨城打造“数字运河光影秀”:再现运河繁华盛景
- • 枣庄市全面启动“送教上门”行动,为重度残障儿童提供贴心定制化课程
- • “红色交通线”数字地图上线:VR技术再现抗战时期地下情报网传奇
- • 滕州张汪镇元宝枫祈福节盛大举行,古树下系红绳祈愿安康
- • 台儿庄中秋拜月大典:汉服爱好者共赏运河明月,还原古礼传承文化
- • “渝枣共赢”引才活动圆满落幕,127名高层次人才签约助力区域发展
- • 滕州南沙河镇“乡村CEO”上任,大学生村官年薪突破20万,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枣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突破九成,领跑全省环保新篇章
- • 鲁班工匠精神在枣庄焕发新活力:校企共建建筑领域高技能人才基地
- • 山亭生态经济试验区获批,林果碳汇交易额突破亿元大关
- • 台儿庄运河文化创意产业联盟成立,年产值突破8亿元,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枣庄羊肉汤产业联盟成立,标准化门店辐射苏鲁豫皖四省
- • 枣庄辣子鸡预制菜生产线投产,年产能达1000万袋,引领行业新潮流
- • 峄城石榴智慧种植系统上线,AI精准管理助力亩产提升30%
- • 市中区中央广场商圈焕新升级,免税店、沉浸式剧场等首店经济引领潮流
- • 峄城石榴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揭晓,非遗IP化身潮玩手办引领潮流风尚
- • 峄城世界石榴博览会筹备启动,全球20国客商共赴榴乡盛宴
- • 薛城社工部创新举措,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惠及30万居民
- • 枣庄市创新招商模式,全球招商数字孪生系统助力千亩产业用地推介
- • 峄城冠世榴园石榴宴大赛精彩纷呈,冠军菜品拍出12万元高价!
- • 枣庄辣椒深加工产业园投产,年出口额突破5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山亭区伏里土陶非遗工坊落成,助力传统技艺活态传承
- • 薛城临山书苑盛大启幕“典籍里的中国”特展,VR技术重现四库全书
- • 山亭火樱桃音乐节助力旅游消费,创收1.2亿元新纪录
- • 探寻山亭店子镇“长红枣酒”:古法酿造,百年陶坛藏珍酿
- • 鲁班工匠学院揭牌仪式圆满举行:校企联合共育智能制造复合人才
- • 高铁+旅游惠民政策来袭:车票享景区门票5折、酒店住二送一,畅游天下不再是梦!
- • 枣庄推广“渔光互补”模式,万亩坑塘变身光伏农场,绿色能源助力乡村振兴
- • “雨露计划”升级:职教生每年补贴增至4000元,助力1200名贫困学生圆梦未来
- • 台儿庄大运河龙舟赛激情上演,水岸联动展现运河风情
- • 鲁班工匠大赛盛况空前,万名技能人才齐聚一堂,优胜者将纳入“大国工匠”培育计划
- • 台儿庄马兰屯镇非遗民宿集群盛大开业,入住率高达90%,传承文化新风尚
- • 共享菜园助力精准扶贫:市民租地种菜,脱贫户代管增收
- • 枣庄市发布“招商新十条”,固定资产投资奖励高达1亿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 • 薛城邹坞镇“红色研学游”火爆,年接待学生团超5万人次,传承红色基因助力青少年成长
- • 薛城周营镇红色民俗村焕发活力,年接待研学团队超5万人次
- • 市中区光伏发电覆盖率突破90%,助力实现年减碳15万吨目标
- • 枣庄辣子鸡的“非遗密码”:灶台边的烟火与石榴炭的微光
- • 鲁化己内酰胺项目获25万吨省级原料煤储备指标支持,助力产业升级
- • 枣庄市启动“送教上门”行动,为重度残障儿童提供定制化课程,助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
- • 山亭区梅花山山地马拉松盛大开跑,体育与文化融合打造特色IP
- • 滕州马铃薯扶贫基地年产值突破10亿元,助力2万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 • 滕州辣子鸡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标准化生产线引领全产业链升级
- • 涛沟桥大米品牌溢价助力脱贫:稻谷收购价高出市场30%,共筑乡村振兴梦
- • “市中区‘回门宴九大碗’礼俗荣登非遗名录,百年菜单铭刻青铜鼎”
- • 枣庄新格林现代农业园建成亚洲最大半封闭玻璃温室,引领农业科技新潮流
- • 台儿庄大战题材剪纸长卷创吉尼斯世界纪录,全长58米,展现民间艺术魅力
- • 峄城石榴汁荣获欧盟有机认证,出口订单同比增长200%,助力乡村振兴
- • 山亭火樱桃电商实训中心启用,百名“新农人”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 • 薛城区“智慧课堂”试点成效显著,中小学平板教学覆盖率达90%
- • 鲁班文化园盛大开园迎客:木艺DIY、古建模型展,亲子研学必打卡
- • 峄城乡村工匠培育基地落成,助力乡村振兴再添新动力
- • 枣庄中心城区新建5所公办幼儿园投入使用 新增普惠性学位1500个
- • 滕州市机床产业集群产值突破300亿元 跻身全国中小机床制造基地前列
- • 峄城石榴宴创新菜品达128道,石榴豆腐成国宴新宠
- • 薛城沙沟受灯民俗重启,千米灯阵点亮入选省级夜间文旅IP
- • 东湖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圆满完成:告别“雨季看海”历史,迈向绿色环保新篇章
- • “共享农场”精准扶贫新模式:市民认领土地,脱贫户代管增收超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