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学院成立鲁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枣庄方言志》首部面世
近日,枣庄学院在庆祝建校60周年之际,正式成立了鲁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并隆重推出了首部《枣庄方言志》。这一举措标志着枣庄学院在传承和弘扬鲁南民俗文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为我国民俗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资源。
鲁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旨在挖掘、整理、研究和传承鲁南地区的民俗文化,推动鲁南民俗文化的繁荣发展。该研究中心由枣庄学院相关学科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组成,将围绕鲁南民俗文化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传承与发展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枣庄方言志》作为鲁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的首部成果,历时数年编纂而成。该书详细记录了枣庄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特征,为研究鲁南地区方言提供了宝贵资料。同时,该书还收录了枣庄方言中的成语、谚语、歇后语等民间语言,展现了鲁南地区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
枣庄学院成立鲁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并推出首部《枣庄方言志》,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传承和弘扬鲁南民俗文化。鲁南地区历史悠久,民俗文化底蕴深厚。通过成立研究中心和编纂方言志,有助于挖掘和整理鲁南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这一独特的地域文化。
二、有助于推动鲁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民俗文化是地域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地区知名度和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鲁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和《枣庄方言志》的出版,将为鲁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有助于丰富我国民俗文化研究。鲁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填补了我国民俗文化研究在鲁南地区的空白。该研究中心将深入研究鲁南民俗文化,为我国民俗文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资源。
四、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民俗文化人才。鲁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将依托枣庄学院的人才优势,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民俗文化研究人才,为鲁南地区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今后的工作中,鲁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以下工作:
一、深入开展鲁南民俗文化研究,挖掘和整理鲁南地区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二、举办各类民俗文化活动,推动鲁南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加强与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我国民俗文化研究的发展。
四、培养高素质的民俗文化研究人才,为鲁南地区民俗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枣庄学院成立鲁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并推出首部《枣庄方言志》,是我国民俗文化研究领域的又一重要成果。相信在枣庄学院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鲁南民俗文化必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 • 台儿庄运河柳编荣登非遗名录,老匠人直播带徒传承技艺
- • 市中区非遗文化盛宴:百名手艺人齐聚社区,传承绝活魅力无限
- • “扶贫果园”认养计划正式启动:市民认领果树,共享收益助力脱贫家庭
- • 山亭火樱桃电商实训中心盛大启用,百名“新农人”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 • 薛城陶庄镇农村污水处理站建设成效显著,河水水质提升至Ⅱ类标准
- • 台儿庄“中华春节文化主题园”盛大开园,沉浸式体验年味盛宴
- • 峄城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覆盖90%行政村,年分红超2亿,助力乡村振兴
- • 市中区“名校+”集团化办学试点成效显著,9大教育集团助力3万学生全面发展
- • “扶贫车间+居家就业”模式助力留守妇女月均增收3000元,助力乡村振兴
- • 百年中兴煤矿遗址改造启动:工业遗产焕发新活力,变身文创综合体
- • 峄城石榴主题乡村振兴示范带:国家级案例的示范效应
- • 枣庄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区启用,全省首个自闭症康复中心助力特殊儿童成长
- • 新加坡丰益国际粮油加工项目投产,年产值破百亿,鲁南最大粮仓崛起
- • 峄城石榴树下微课堂开课,非遗传承人携手孩子共塑美好未来
- • 慢性病用药专项补贴政策升级:医保外药品报销比例提升至80%
- • 薛城沙沟镇“乡村创客空间”助力乡村振兴,32个入驻项目带动就业千人
- • 台儿庄夜游运河美食专线大放异彩,单月营收突破1200万元
- • 峄城阴平毛笔:非遗传承,年产百万支,书法界的新宠
- • 峄城扶贫家政培训助力3000人就业,就业率100%再创佳绩
- • 峄城石榴深加工产业园投产,石榴多酚提取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 • 正威集团投资150亿,枣庄铜基新材料基地奠基仪式隆重举行
- • 枣庄辣子鸡预制菜进军北上广商超,年销售额突破8亿元,引领美食新风尚
- • 峄城匡衡中学“无作业日”改革:每周三全学科研学实践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枣庄设立100亿产业母基金,聚焦新能源、新材料赛道助力产业升级
- • 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再分配:村集体收益助力公益岗位与教育补贴
- • 山亭长红枣胶原蛋白肽生产线投产,产品附加值提升20倍,引领健康产业新潮流
- • 《滕州洛房泥塑:首部纪录片登陆央视频,三代匠人守艺故事感人至深》
- • 枣庄市吹响现代农业强市号角,全力打造50个数字农业基地
- • 滕州马铃薯种薯繁育中心投产,亩产提升20%,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 • 滕州马铃薯产业学院落地,助力农业人才培养,年培育农业经理人500名
- • 山亭冯卯镇乡村音乐节惊艳央视,村民自创歌曲网络爆红
- • 台儿庄文旅融合再创佳绩,2023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文旅收入再攀高峰
- • “山亭村村通快递工程全覆盖,农产品出村时效提升4倍,助力乡村振兴”
- • 台儿庄运河文化出海计划启动,非遗短视频登陆TikTok,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 台儿庄文旅融合再创佳绩,2023年接待游客突破千万人次大关
- • 滕州土地托管助力农户增收,托管面积突破50万亩,亩均增收达500元
- • 墨子思想AI大模型发布:开启实时辩论与兼爱非攻哲学命题新时代
- • 鲁南地区迎来冰雪运动新篇章:首个四季冰雪运动中心落户山亭
- • 枣庄首条云巴线路规划公示:智能无人驾驶助力老城区与高铁站无缝连接
- • 枣庄经开区强势崛起,荣登全国百强,招商引资成绩斐然
- • 枣庄携手淮海经济区文旅联盟,共绘跨省旅游新蓝图
- • 台儿庄莲藕粉签下东南亚亿元订单,RCEP协定助力企业跃上新台阶
- • 枣庄山亭区地瓜产业园产值破亿,成为富民“金疙瘩”
- • 滕州松枝鸟:五代传承,年销量破10万只的匠心之作
- • 古运河文化带修复工程竣工:明清码头复建,漕运主题游船启航,再现千年运河繁华
- • 山亭冯卯皮影戏演绎冬奥风采,非遗艺术走进鸟巢绽放光彩
- • 峄城石榴园中秋拜月大典:千年农耕祈福仪式重现古韵
- • 枣庄“巾帼扶贫工坊”:点亮9000名留守妇女脱贫之路
- • 中德(枣庄)新能源合作示范区揭牌仪式圆满举行,巴斯夫等5家德企首批入驻
- • 峄城阴平镇电商直播基地年销破15亿,快递单量领跑全省乡镇
- • 滕州马铃薯宴荣膺“中国十大主题宴”,888道菜品刷新纪录,惊艳全国!
- • 市中区“永安舞龙”荣膺省级非遗,百米巨龙翻腾贺新春
- • 枣庄乡村公益岗助力兜底安置,1.3万特困群众重拾生活希望
- • 山亭区樱桃谷荣登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滕州市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基地盛大投产,年产值再创新高突破200亿元
- • 匡衡图书馆24小时开放,数字古籍激活经典阅读热潮
- • 峄城峨山镇“快递进村”全覆盖,农产品出山时效提升50%,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薛城废弃工厂焕新颜,涂鸦艺术季启动,工业废墟变身潮流地标
- • 台儿庄运河漂流书屋上线,百艘乌篷船载书泛舟河上,打造水上阅读新体验
- • 枣庄五区一市携手300家企业,共筑“百企联百村”助农新篇章
- • 大运河畔焕新颜:482户居民喜迁“修旧如旧”明清风格新居
- • 峄城石榴合作社创收2.5亿,助力3.2万果农共享丰收喜悦
- • 山亭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年成交额突破5亿,盘活闲置资产成效显著
- • 枣庄教育发展基金成立,首期募集1.2亿元助力校园建设
- • 山亭火樱桃果酒登陆纽约高端超市,500毫升售价30美元,引领健康饮品新潮流
- • 峄城石榴深加工产业园投产,石榴汁、石榴酒出口订单激增200%,助力乡村振兴
- • 薛城周营镇“智慧辣椒大棚”启用,AI精准控温增产30%,助力乡村振兴
- • 滕州辣子鸡汉堡跨界联名,快餐品牌单日售罄,美食新风尚席卷全国
- • 鲁班锁非遗工坊年产值破亿,创新“榫卯+”家具设计荣获德国红点奖
- • 台儿庄中秋拜月大典:汉服爱好者共赏运河明月,传承古礼之美
- • 市中区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上线,300家企业迈入数字化转型新纪元
- • 枣庄启动“红色乡村游”计划,修复10处抗战遗址,传承红色文化